挂职干部吕强(左二)在简陋的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0月10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龚望平 通讯员 陈俊) 10月9日下午两点多,义乌市稠城街道车站社区一排简易的临时办公室内,金华选派来义乌挂职的干部吕强,正埋头熟悉5户未签约征迁户的家庭情况,突然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打来电话的是辖区83岁的居民老邹,前几天刚签字同意参与社区有机更新,他希望吕强所在的工作组负责到底,包括他和妻子离婚的事。
“有再婚的、有继承的、有过户手续不全的……在城市有机更新工作一线,遭遇的情况经常会比法院案件复杂,这很锻炼我的细心和耐心。”吕强是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9月17日起挂职稠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车站区块有机更新工作组的分组长,每天参与处理征迁户的财产分配、纠纷调解等一些棘手工作。
老邹的房子是单位集资房,再婚后和妻子共同所有,根据当地政策可获得补偿金160万元左右,因前一段婚姻中各有子女,在如何分配拆迁款上双方产生了分歧。今年4月以来,稠城街道工作人员组织、参与调解了不下20次。吕强到岗后,成了老邹家的义务“法律顾问”。“遇到法律问题,吕强会做出专业的判断和准确的指导,更能取得群众信任。”稠城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
有了专业的指导,老邹家的纠纷在9月底终于有了解决方案,双方也签字同意参与有机更新,可征迁工作这时才刚开始。
“在法院,一般案子宣判后就结束了。在这里,签定征迁协议后,还需要处理很多后续事宜。”吕强用“震撼”来形容现在的工作,“不仅要通俗地解释群众的疑惑,在参与调解纠纷时还要顾及各方的情绪,这个‘度’需要长期磨练才能把握。”他说。
一线锤炼育“铁军”。去年7月起,金华市委组织部分三批选派180名左右干部到义乌挂职锻炼,开了当地短期内大规模集中向一个县(市、区)选派干部挂职的先河。金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从前两批114名挂职干部工作反馈的情况看,这项挂职工作是培养储备年轻干部的一次成功实践,起到了“锻炼一个人、带动一批人”的作用。
“在义乌挂职锻炼绝对不是‘镀金’而是‘炼金’。”这得到了全体挂职锻炼干部的一致认可。首批挂职的金华市农办干部余思究,以亲历的小六石等义乌新农村建设案例为启示,在回复金华市人大代表关于村级债务负担过重提案时,提出了重视农民首创精神等系列意见举措,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第二批挂职的兰溪市干部雷可瀚,坚持奔波在招商一线,奔赴北上广深等城市,半年里走访企业20多家,参与项目洽谈30余次、协议起草修改10余次,推动了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工作,提升了自身招商引资的业务能力。
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义乌正承担着15项“国字号”和28项省级的试点改革,是干部锤炼磨砺的好平台。近年来,义乌坚持让年轻干部在一线砥砺磨练,努力锻造一支包括“永远在现场”拆迁、“永远在路上”招商等“六个永远”铁军队伍。义乌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即使是来挂职锻炼的干部,我们也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到重要领域和战线,尽力做好‘传帮带’工作。”仅第三批59名挂职干部中,就有7人在城市有机更新工作一线锻炼。
每天坚持走村入户,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吃苦、战斗,之前从未经历征迁工作的金东区澧浦镇“90后”干部汪倩微学到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义乌的党员干部骨子里透着一股子干事创业的劲,应对各项工作时从容自信。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习,力争在真抓实干中取得真经。”她说。
挂职干部的敬业精神,只是义乌干部“脚踏实地干、锚足定力拼、勇于担当闯”的一个缩影。这1105.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不断上演“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就是因为有一支坚持在忠诚于党、服务人民、转型发展、优良作风、廉洁自律等五方面做到“五(吾)带头”的干部队伍。“五带头”就是“吾带头”,我带头,我奉献,是落实省委、金华市委机关党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党员的义乌标准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