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身边的科学23︱酱油致癌必须戒!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2018-03-29 19:15:4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3月29日讯    【编者按】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更需久久为功。浙报集团金华分社与金华市科协一起,为你打造一本口袋里的在线科普读物,每周四推出,提供权威、有趣、实用的科普内容,与你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前几天,网上再次流传出了一篇微信文章,大体意思说是酱油必须戒掉!这是真的吗?

  总结网上流传的观点大概就是这么几条:

  1、酱油中含有致癌物“亚硝胺”;

  2、酱油中含有致癌物“氯丙醇”;

  3、酱油中含有防腐剂;

  4、酱油中含有大量黑色素;

  5、酱油会让皮肤变黑,让疤痕颜色加深;

  6、酱油中含有太多的盐!

  底哪些说法才是真相呢?

  1、有关致癌物“亚硝胺”

  产生大量的亚硝胺需要几个条件,一是足够多的亚硝酸(盐),二是足够多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三是酸性条件促进这个反应的发生。酱油并不是产生亚硝胺的合适基质。

  因为,在酱油的酿造中,黄豆和面粉都不含大量的亚硝酸盐,制作酱油也不添加亚硝酸钠等配料,所以它们缺乏这个反应物。

  同时,酱油也不是一个明显呈现酸性的食品。所以难以合成很多亚硝胺。至今为止还没听说有酱油含大量亚硝胺的文献报道,各国酱油相关标准中也没有这个项目的限量。

  2、有关致癌物“氯丙醇”

  早在1999年,国际上就有了有关酱油中氯丙醇这类有毒物质的报道。但是,这种物质并不出现在酿造酱油中,而是存在于“化学水解酱油”中。只要说是酱油都含氯丙醇的话,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由于酿造酱油的生产流程慢,成本高,于是多年前国际上就有了“化学水解酱油”的工艺。

  就是通过用酸水解等方法来降解原料中的蛋白质,可以快速的生产酱油,但是容易产生氯丙醇类有毒物质。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的液态调味品中,酱油中氯丙醇的含量应低于0.4mg/kg。

  也有一些产品属于“配制酱油”,看起来和酱油样子差不多,用于烹调调味。它们所含的“酸水解植物蛋白”也有产生氯丙醇的风险。

  不过,只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和添加量,就可以让这个有害成分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惧。

  友情提示:如果恐惧这个成分,那么在购买酱油时,可以优先选择标有“酿造酱油”字样的产品。标签上注明,它适用的产品标准号是GB18186-2000 (酿造酱油)。

  3、有关酱油中的防腐剂

  盐是一种自古应用的防腐剂,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并不希望酱油中含有过多的盐,再加上酱油开封之后也不可能几天用完,因此目前多数酱油产品中需要加入少量国家许可使用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等。

  不过,大家根本无需担心防腐剂添加超标。

  因为和其它食品相比,酱油本身已经有相当强的抑菌能力,再稍微补一点防腐剂就足够了,远远不会达到有害健康的量。

  4、有关酱油中的黑色素

  酱油的颜色的确是很深,这是因为在酿造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导致色素生成。这和烤面包时表皮颜色会变深、咖啡加工后颜色会变褐是一个道理。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这种色素是无碍健康的。

  老抽酱油为了提高上色能力,会额外添加“焦糖色素”。少量合格的焦糖色素也是无需担心毒性的。

  5、有关酱油与皮肤的颜色

  酱油会让皮肤变黑,让疤痕颜色加深这个谣言,流传已久。但从未有研究证据,也从未有过任何病例报告。

  每天不过用两勺酱油而已,这里的美拉德反应色素和焦糖色素本来就很微量,这种大分子在人体中的吸收率又很低,然后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当中,更是微乎其微。它们怎么就会专门聚集到伤口部位呢?哪儿有这种机制呢?

  按这种思路,岂不是凡颜色深的饮料和食品都不能吃了么?

  6、有关酱油中的盐

  含有太多的盐,倒真的是酱油的硬伤。不过话说回来,酱油的钠含量只有约800mg/15克(产品标签上的1份,大致一次的用量),换算成盐含量大约是13.5%。盐含量的确是不低。

  但是,不用酱油,您也需要放盐吧?食用盐的盐(氯化钠)含量,可是99%以上啊!您不是也吃了么……

  至于具体是吃盐,还是酱油,还是蚝油,还是酱豆腐,在盐的总量不过多的前提下,按您的口味就好。

  用酱油替代一部分盐,并没有什么害处。酱油中含有氨基酸、钾、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营养素,如果在吃盐量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替代食用盐,多少还能额外捞到一点风味物质和营养素呢。

  据科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