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夜读党史127丨饮水思源·记浦江县通济桥水库的建设

2018-02-05 20:54:5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通济桥水库位于浦阳江上游的前吴乡,因坝址原有通济桥(又名吴公桥)而得名。水库拦截浦阳江主流,集雨面积104.5平方公里。大坝高35米,坝顶长287.5米,宽6米。正常库容量5880万立方米,总库容量8076万立方米。工程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灌溉面积10.71万亩,发电装机容量1760千瓦,养鱼面积5653.2亩。同时,能有效地调蓄浦阳江上游洪水,保护下游沿江约32万人口、26万亩农田免受洪水灾害,是当时浙江省兴建的“八大水库”之一。

  通济桥水库施工现场

  当时的《工地战报》

  1958年12月5日,通济桥水库动工建设。浙江省水利厅派李鸿涛工程师常驻工地,保障工程质量。1959年6月水利电力部部务委员陆元明等到工地检查。工程施工期间,浦江全县各地都派出民工参加,投入民工共314万工,平均每天有6000余人上工地,最多时达13000余人。土石的搬运,主要靠人工,开始全部是用扎箕肩挑,后来用6230多辆木制独轮车加大扎箕,大坝堵口时又增加了2440辆胶轮独轮车;还土法上马,用卷扬机、牵引机拉独轮车运土石上坝。总计完成土石方92.6万多立方米,投放劳力368万余工,国家投资632万元。1960年9月20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通济桥水库建成之初,公路未通,库区周围群众至浦江县城之交通,主要靠水库航渡。

  通济桥库区淹没土地8900余亩,迁移前吴(下宅)、下葛、徐店、中坞等17个自然村。当时人民生活普遍困难,移民政策主要是由县政府在石马、大溪等管理区向农民无偿调用民房,安排移民住地和生活;其次是有亲投亲、无亲靠友,自行解决。库区移民为造福后代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移民村在兴建通济桥水库前的留影

  1972年1月,完善水库工程。将溢洪道加高3.4米,新建1.3米高的大坝防浪墙。

  通济桥水库的捕鱼时节

  通济桥水库

  1983年6月,实施保坝工程。坝体加高1米,大坝外坡重砌石护坡,重建防浪墙,溢流堰由石砌改建成混凝土实用堰,保坝工程于1986年底完成。

  2005年11月,对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进行全面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5月完成。

  2015年,在“五水共治”中,对通济桥水库进行了深水生态清淤,清淤水深超过30米,为全国首个中型水库深水生态清淤工程。同时,将库区开发为通济湖风景旅游区。  

  通济湖景区

  (感谢中共浦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及浦江县前吴乡前吴村提供资料)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