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夜读党史122丨饮水思源·记金华金兰水库的建设

2018-01-04 16:04:0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解放前,金华没有一座水库,农田灌溉靠老祖宗留下来的山塘、水塘以及一些临时性堰坝工程。因此,水旱灾害频繁,老百姓称“十里十丘九里荒,十个山头九个光。夏洪秋旱受灾殃,半年糠菜半年粮”。

  那时,抗旱灌溉只能靠水车、龙骨车从塘中、溪中车水。老百姓感叹说:“晒坏背脊头,磨破脚跟头,吃睡在田头,何时才出头。”

  在1950年湖海塘水库完工后,金华各地开始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1956年、1957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在火车上看到金(华)兰(溪)汤(溪)交界处一大片白花花干枯枯的连片无收田,曾指示浙江省委要尽快解决这一带的水利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江华等领导多次到金华与地委、专署领导和省地水利部门共同勘察研究,计划兴建金兰汤水库。

  1958年4月,金华地区第一座中型水库——金兰汤水库动工兴建。水库选址在当时的金华县大岩乡(现婺城区琅琊镇),因灌区范围包括金华、兰溪、汤溪3县,命名为金兰汤水库,汤溪划归金华县后改名金兰水库。当时从全地区十八县抽调民工参加义务劳动,民工们肩挑手扛,日夜奋战,用了两年时间,水库于1960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水库坝高44.6米、长712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274平方千米,最大库容92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6800万立方米。工程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养鱼。灌区范围包括金华、兰溪、汤溪的20个乡镇,是当时金华地区最大的灌区,受益农田21万亩。

  建设中的金兰(汤)水库

  金兰汤水库是浙江省由地方兴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也是浙江省当时兴建的蓄水5000万立方米以上的9座大中型水库之一(时称金兰加“八大”水库)。

  上世纪50年代末,建设者人工碾压金兰汤水库大坝

  1960年3月14日,毛泽东视察金华县双龙人民公社水电站。时任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汇报说金兰汤水库已建成,库成渠通,21万亩农田将全部得到自流灌溉,毛泽东听后很高兴。

  金兰汤水库工程处指挥部全体人员

  当年秋季抗旱,金兰汤水库开闸放水,数万农民同时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因为历代封建王朝和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解决金兰汤这一带的干旱问题,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了,广大群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此后,在1969年至1987年间,为了提高金兰水库防洪标准,又通过大坝除险加固,增加泄洪隧道等工程,形成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城市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重要中型水利枢纽。

  1998年,金华市政府投资建成金沙湾水厂和市区引水管道工程,金兰水库开始承担向金华市区供应原水的任务,目前金华市区居民日常所享用的优质水就是由沙畈水库与金兰水库联合供应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沙畈-金兰水库供水范围从市区延伸至婺城区、金东区及开发区,直接受益人口由原先的40万增加到近百万。

  金兰水库的建成,体现了金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她的建成使用凝结着金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金兰水库的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优质的水源成为金华城市发展的一张“金名片”,至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金兰水库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