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就诊的小病人和家长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月2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侯明明 通讯员 张丽花) 咳嗽、感冒、发烧、拉肚子、呕吐……眼下,正值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很多小朋友纷纷中招。
今天(1月2日),记者从金华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儿科门诊量每日高达15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0-70%。其中儿科急诊多达600人次,儿科夜间门诊300多人次,都比去年同期增加至少100%以上,创历史性新高。这些患儿的症状,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气管炎、肺炎,脑炎等,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最多。
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优化急诊儿科就诊秩序,给广大患儿提供一个有序、舒适的诊疗环境,医院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看诊医生、24小时值班的预检护士和保安执勤,并增加候诊区座椅,通过多项措施,缓解就诊压力。
即便如此,就诊还是需要排队等待,就诊情况依然比较严峻。
昨天晚上10点,30岁的张女士抱着发烧的女儿赶到中心医院,取到号的时候惊呆了,“312号!现在才到262号,预计要2个小时才轮到。”
等了1个小时,全家人扛不牢了,由于孩子吃过退烧药,体温降下来了,他们便选择先回家观察。
“我们后夜班医生(23:30到次日8:00)一个人看了124个小病人,渴着口憋着尿,下班后背都直不起来了。”中心医院儿科门急诊主任吴绿仙告诉记者,眼下这波就诊高峰,主要是季节因素引起,此外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校和托儿机构交叉感染。
医生说,其实大部分孩子得的是常见病,疾病康复本需要一个过程,“建议先到家附近的诊所或社区医院进行分级诊疗,如果有危重情况,再送到大医院。”
此外,有几点要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咳嗽、流鼻涕、鼻塞、发热等症状,要引起注意。如果孩子发烧在38.5摄氏度以下,在精神状态尚可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让孩子多喝水,观察病情有无继续进展;已就诊且孩子状态还好的,在家遵医嘱服药,不必反复去医院。
但是,如果患儿出现体温升高,肛温≥39.5℃,或体温≤36℃,或是出现精神萎靡或惊厥等症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家长都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浙江新闻+】流感重在预防,您可以这样做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及鼻咽部疼痛等,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经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医生说,流感重在预防,大家可以这样做:
1、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孩子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对病原菌抵抗力差,更容易患病。专家表示,即使是冬天,做好保暖措施的前提下,要让孩子最少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但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病毒、细菌等入侵的机会。
2、衣服合适保暖得当
很多家长怕孩子受凉,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孩子裹个严严实实。实际上,小孩的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一些,运动量大,易出汗。而严实的衣服使孩子不能很好地热交换,结果导致“热过了头”,会出更多的汗,以至于稍稍受点风寒就会感冒。
3、重视洗手防大病
洗手是一种简单高效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家长要带头,和孩子一起勤洗手,特别是饭前和外出玩耍回家后,一定要清洁手鼻口,每次洗手至少用洗手液/香皂揉搓双手20秒。
4、开窗通风勤换气
流感病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房间密闭会让细菌和病毒密度上升,极大增加病原传染几率,因此,在空气质量达标时,家长要多开窗通风,以减少室内细菌密度和空气中的病毒尘滴。另外,家人不要在家里吸烟。
5、口罩常备防感染
家里有人感冒,应为患者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与孩子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而在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家长则不必因为怕冷,在外出时给孩子佩戴口罩,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宝宝反而变得娇气,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6、按时接种科学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因此流感疫苗必须每年接种才有效,最佳疫苗接种时间为流行高峰季节到来前的每年12月至下年度3月。当然在流行高峰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能达到减少发病、减轻病痛、避免并发症的作用。但流感疫苗不可直接给6月龄以下婴儿接种。
温馨提醒,这段时间,儿科门诊病人大量增加,候诊时间不可避免延长,希望家长带孩子就诊时,注意就诊秩序,给那些日夜奋战、坚守岗位的儿科医生们多一些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