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0月12日讯(浙江在线 东阳报道组 蔡凤 通讯员 朱斌良 吴晓婷) “这么大的一幅作品,大概用了几万颗米才能完成吧。”今天(10月12日),在东阳市歌山镇西宅小学的米塑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欣赏大幅米塑党旗作品——“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不禁发出啧啧赞叹。据悉,为了迎接十九大的召开,寄托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该校师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了这面特殊的党旗。
金黄色的米粒、红色的米粒,粘上胶水,一粒接着一粒,首尾相连地挺立着,渐渐地,“塑”成了一幅壮观的党旗。
“每一粒米如何排列,都要遵循一定的方向,头接着尾、尾连着头,不能留下一丝缝隙,还要将米粒垂直于底板粘上才行,稍有不慎,一整排米粒倒了就要从头再来。”指导老师单夏香说,一面党旗长96厘米、宽64厘米,需要几十万颗米粒。除了这幅米塑党旗,该校的每位老师还带领各自的学生制作了20余幅米塑党徽。一幅党徽长宽各30厘米,需要上万颗米粒才能粘制而成。
西宅米塑俗称“摆茶”,始于明朝,世代沿袭,是东阳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小米粒大绝活,西宅米塑化“五谷杂粮”为神奇。为了传承这一项“非遗”项目,从2012年开始,西宅小学就开设了米塑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米塑教室,聘请“西宅米塑传承人”单夏香为指导老师。经过多年的艺术熏陶,孩子们对米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栩栩如生的水果,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均可出自他们之手。
2016年11月,西宅小学被授予为西宅米塑的教育传承基地。如何传承“非遗”,做好西宅米塑的教育传承,让传统的西宅米塑重新焕发光彩呢?用“非遗”作为喜迎十九大召开的献礼,是西宅小学校长徐江娇的主意。她说,为了能尽早完成“党徽”、“党旗”的米塑作品,西宅小学的师生们见缝插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
有的老师刚改完作业,顾不上休息又立刻拿起米塑作品,孩子们都主动放弃了游戏的时间。每天,师生们谈论最多的是自己的米塑做了多少,怎样做出来的米塑效果更好。“这一件件精致的作品凝聚着西宅小学师生们的心血,更诠释了西宅小学师生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校长徐江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