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0月11日讯(浙江在线 开发区报道组 于辰辰) “目前,我们正对这条路进行外立面改造。”金华开发区洋埠镇文化站站长罗正荣说,这条通往洋埠镇的望江路长达400米,现在已经选定了外立面版本方案,将在今年完成改造。同时315省道也将参照改造方案实施沿街的统一规划。“走,再一起去看看现在的洋埠镇。”
米行街将重现辉煌
笔者跟随着罗正荣的脚步来到了洋埠镇历史文化最为集中的老街——米行街。“我也在外面看过很多古街、老街,但是我还是觉得咋们的米行街最有感觉,婉转曲折,别有一番风味。”罗正荣指出如今人烟稀少的老街感慨道,在明清时期,这里可是举世闻名的“粮仓”,加上水运业非常发达,来往的客商和客船络绎不绝,造就了米行街百年的辉煌。”
踩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与罗正荣聊着聊着便来到米行街仅剩下的几件茶馆前,几位老爷爷正端着茶杯,聊着天,与茶馆稍显灰暗的环境融为一体。他们或许在想象着曾经这里也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从去年进行小城镇综合整治开始,我们就打算把米行街作为整治的一大亮点工程。结合衢江、码头、米行、茶馆等等元素,挖掘文化、演绎文化,恢复米行街的生气。”罗正荣说,要想让更多人知道米行街,知道洋埠,就要迎合市场形势。
当前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热,我们将以米行街为核心,在周边形成“衢江+码头”文化带、“米+街巷”景观带、“稻+农耕”特色区等,整合周边农田和村庄,扩大范围,将历史、生态、旅游、文化、商业完美融合,再现历史记忆中的繁华商贸场景,形成乡村休闲、文化品味、农耕体验为主的三大特色产品。
新农村建设还看今朝
与米行街的清冷不同,西上陈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连任两届的村书记胡济红说,每个乡村都在搞新农村建设,我们是万不能掉了队的。去年,西上陈村被评为精品村,这一荣誉也证实了他们从一个“脏乱差”的小乡村蜕变为莘畈溪边的秀美乡村。
在入村口的不远处,就是正在建设的村办公楼、党群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中心。“今年下半年,我们开始着手修建,整体的建设风格我们与有整个洋埠镇的外立面改造相匹配,灰瓦白墙,有点仿古风的味道。”胡济红说,这里我们预计在重阳节前完工,让一些孤寡老人、住在危房的村民搬到这边来,既保证安全,又能得到照顾。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村貌发生变化,更是民心贴得越来越近。”胡济红说。
从小生活在村上的胡济红从来就没有想到,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现在的“小洋房”,曾经的泥巴路也修建成了如今的柏油路,古树更加茂密,小溪也更加清澈。“环境变好是我这些年来感受最深的。”从“五水共治”到“三改一拆”,从“治气大会战”到“垃圾分类”一系列举措都给村庄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朋友圈啊,都是些青山绿水蓝天,大家对优良环境的渴望是越来越强了。”胡济红带笔者来到一口池塘边,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你很难想到吧,这里原来是一个垃圾湖。村民们什么东西都往里面丢,臭气熏人。后来村两委对池塘集中整治,清理垃圾、设计池塘景观,现在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民们也是了的笑开了花。”
从乱丢垃圾到不乱丢,从不乱丢到监督别人不乱丢,家家户户都进行垃圾分类,这一步步环保意识的提高成就了如今的干净整洁西上陈村。里子弄干净了,外面才更有气质。环境如水,慢慢滋养了村民;环境如舟,带着村民驶向现代化的大发展。“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他们都对村上的变化大吃一惊,说现在村上哪还是农村破乱的样子呀。”
百姓获得感直提升
看着村落越来越美,村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高,笔者不禁感慨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红利。据悉,金华开发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素质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开发区完成3万多户的污水提升工程,拆除12万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关停拆除1700余户养殖场,饮用水安全提升资金达1280万元,清淤190万方。
把新农村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老百姓看得见、摸的着、最关心的民生工程为重点,近些年,开发区新农村建设成效凸显,评选出精品村31个,洁美村73个,秀美村102个,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
“虽然我到农办并不久,却能强烈感受到开发区农村的大变化。”农办主任方志敏表示,从年初九峰牧场成为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到即将迎来的全国绿色农业发展现场会,这里不仅仅实现了机械化大生产,还迈向了拥有了农业生态循环的大发展。
农民也从之前只知道种种地唠唠嗑,到如今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开启“农业+旅游”模式。“刚结束的海外学子走进上镜古村的活动,更是开发区农村快速发展转型的缩影”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让村容村貌变美了,更让村民生活更加丰富了,整个乡村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