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新闻时评丨乡镇干部学美学 让村庄“美”出个性

2017-09-28 21:45:3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9月28日讯(浙江在线 评论员 陆欣) 近几年,各地都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改造、“三改一拆”等工作,“拆”的目的就是将农村改造得更美丽。

  为此很多地方的做法是“走出去,引进来”,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复制到自己身上。乍一看,村子确实好看了,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千村一面的情况。例如每个村庄的村口都立块大石,一样造型的凉亭与长廊……

  作家冯骥才曾说过,现在有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已基本失去个性。如果广大农村也变得千篇一律,内在个性化的精神文化传统必将慢慢涣散一空,我们的损失将永难补偿。

  那该怎么做?婺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他们组织乡镇干部进修美学,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基层一线干部的美学理论水平,提升指导及参与生态廊道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能力。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乡镇干部们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出更有创造性与前瞻性的决定,从根本上扼杀破坏性的建。

  “让每个乡村美得有个性。”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在云南调研时曾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个性才富有韵味。

  《庄子·天运》中说,“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和特点,一味地模仿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不顾内里,就成了“东施效颦”。村庄的发展与建设亦如此。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