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迎接党代会①|两只网红垃圾桶唱响全国

2017-02-19 11:09:1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 记者 傅颖杰 通讯员 何婕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2月19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傅颖杰 通讯员 何婕)编者按: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将于本月下旬召开。为迎接党代会的召开,展示过年五年金华的发展,浙报集团金华分社派出多路记者,进社区、走农村,体验交通便捷,感受经济脉动。今天,我们推出第一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唐代诗人王维被这雨后清爽的世界所打动。

  早春的金华,这份清爽整洁正在慢慢回归农村。金华农民用了“可烂、不可烂”这个简单的标准,破解了困扰世界城市多年的难题。金华由此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在全国先行一步。

  农村垃圾问题困扰多年

  想把农村变干净的探索,金华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

  当年,该市就下发了《关于在示范整治村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置体系,解决农村垃圾的出路问题。

  十年后,农村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庄变干净整洁了,垃圾也不乱扔了。

  但是垃圾集中到一起去后,又有了新问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费用逐年上涨;且大量垃圾在运输中极易跑冒滴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现有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急剧缩短,金华也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局。

  新路子探索成全国焦点

  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无疑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最好办法。

  新路子的探索就此展开,2014年5月,金华选取市区竹马、澧浦、洋埠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展开垃圾分类试点,经过近1年时间的实践、探索、创新,2015年4月,金华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下发文件,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新路子,并明确提出两年内实现全市农村全覆盖的目标。

  这条新路子走到现在,无疑被证明是符合农村实际的,甚至还引起了全国关注。

  去年11月,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放在金华召开;同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还专门下发《关于推广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学习借鉴金华经验,把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及六项制度作为附件一并印发。人民日报、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联播栏目给金华经验点赞。

  两只网红垃圾桶里的百姓智慧

  金华的垃圾分类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只网红垃圾桶——“会烂”的和“不会烂”的。

  “这是金华农民的智慧。”金华市农办负责人介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这样的难题,现阶段让所有村民快速分清什么垃圾可回收,什么东西乱丢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须另外处理,这不太现实,但让他们分清楚哪个会烂,哪个不会烂,几乎所有村民都没问题了。

  在充分考虑村民实际,吸纳村民意见之后,金华简化了传统垃圾分类科目,探索出阶梯递进式“二级四分”法。

  现在你走进金华农村,就可以在家家户户门口看到这样两只垃圾桶了,村民自己完成最初分类后,政府组建的农村保洁员上门进行二次细化分类,将“会烂”的垃圾就地投入阳光堆肥房堆肥再利用处理,“不会烂”的垃圾分拣出“好卖”、“不好卖”两类,“好卖”的垃圾由再生资源利用公司上门有偿回收,其余垃圾则按原模式由乡镇转运后县(市、区)统一处理,成功避免源头一次分类不到位问题,大大减少垃圾填埋总量,缓解填埋场库容压力,有效降低以往垃圾堆放、转运、填埋、焚烧等环节造成的二次污染,达到日产日清效果。

  至今,金华全市已建成阳光堆肥房1937座,为可腐烂垃圾提供去处;另外,在集镇、中心村等人口集中区域配置微生物发酵机器77座,用于周边村居分拣出的可腐烂垃圾的快速处理。到2016年12月底,金华市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达到了98%。

  据悉,每年金华市城区农村需要填埋处理的垃圾减量达17万吨,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可多延长5年,垃圾分类还同时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助推旅游,因此带来的红利也将持续惠及未来。

编辑: 薛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