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个“强化”

2017-02-16 15:17:28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胡新民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2月16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胡新民)【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

  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自2015年8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市启动了第一批22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其中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6个、培育名单的5个。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特色小镇,我市横店镇榜上有名。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如何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真正建成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制度供给“活而新”的特色小镇?借鉴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的案例,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六个“强化”。

  首先,强化特色生命力。特色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特色小镇创建、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强化特色小镇生命力,就是要把特色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找准特色、凸显特色、做强特色,以不断彰显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全市形成“镇镇不同面,个个有特色”的发展格局。特色小镇之所谓“特色”,最根本的是产业特色。做强产业特色,就要充分利用其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历史、产业文化、产业技术、产业团队等等多方面的特色、特强、特征,开拓与众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树立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打造与众不同的产品品牌、产品文化。

  其次,强化文化渗透力。特色小镇建设要凸显文化、做强文化,强化文化对产业发展的渗透力和推动力,以文化强特色,以文化调结构,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稳增长。列入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大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把文化放在重要位置,把文化作为特色小镇的灵魂来塑造。深度开发与特色小镇相关联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彰显文化的鲜活性,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将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等小镇独有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产品。

  第三,强化创新驱动力。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按照“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思路,打造空间平台、功能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一是创新规划建设理念,突出产业主导、项目支撑和生态导向,体现产业发展历史进程等文化内涵,大力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精品旅游,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二是创新运营模式。突出企业引领,大力培育领军型企业和企业家团队。三是创新制度供给。突出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当好“贴心保姆”。

  第四,强化生态融合力。特色小镇追求的是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更适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小镇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凸显鲜明的生态特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绿色、生态、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确立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和谐宜居新镇区的目标。二是完善绿色规划体系,在产业、环境、建筑等各项规划设计中强化生态意识,注入生态内涵。三是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培育低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绿色的产业小镇。四是在生活上,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宜居小镇。

  第五,强化产业聚合力。特色小镇首先是特色产业平台,要把提升小镇的产业聚合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不断拓展延伸产品,打造产业链条。同时,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积极推进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包括产业间的融合,即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产业间的协作和配套,也包括产业内的融合,即一产内部、二产内部、三产内部直接的融合和发展,还包括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发展的融合,即产镇融合发展。

  第六,强化开放推动力。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走开放发展的路子,聚四海英才为我所用,引八方资本共铸辉煌。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条件和区域特质,积极打造的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成为杭州市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最多、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区块。未来五年,基金小镇将以玉皇山南二、三、四期为核心区块,集约化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各类私募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机基金以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等,预计管理资产金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作者系市决咨委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编辑: 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