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两位兰溪籍教授获国家科技奖 盘点历年“兰溪”面孔

2017-01-11 13:30:59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其中,由兰溪籍杰出人才陈薇、王海福各自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均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陈薇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资料图)

 

 

两位同届同龄老乡

同时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

陈薇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首个埃博拉疫苗研制工作第一完成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由其领衔的“抗病毒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陈薇1966年出生,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02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15年晋升少将军衔。

作为在外兰溪人的杰出代表,陈薇被家乡人所熟知。她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近年来不断在生物危害防控领域攻破世界性难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获习近平、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赞誉并亲切接见。

《解放军报》曾以“抗击SARS,终结埃博拉”来评价陈薇的成就。2003年非典期间,她成功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14年,为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陈薇团队仅用19天就拿出检测试剂、23天拿出洗消剂、29天拿出防治药物、89天拿出防护装备、125天拿出疫苗、166天拿出治疗性抗体……前不久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Ⅱ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

王海福教授(手捧证书者)和团队成员

 

 

王海福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毁伤与弹药工程系主任、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毁伤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部主任。由其主持完成的“活性毁伤元技术”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王海福是兰溪市游埠镇西山王村人,巧合的是,她与陈薇同龄,也是1966年出生。1985年从游埠中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在该校完成了本硕博连读,1996年获弹药战斗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

王教授的获奖项目属于国防专用项目,由于工作特殊性,其很少露面。北京理工大学官方网站也仅用了一两句话介绍了其研究成果——王海福教授团队的“活性毁伤元技术”项目突破了具备类金属强度、类炸药能量和类惰性钝感的新型爆炸材料毁伤元设计、制备及武器化应用技术,解决了常规战斗部终端毁伤能力不足的瓶颈性难题,实现了战斗部综合威力的成倍性提升,打开了全新的核心技术通道,引领终端毁伤技术发展,推动武器升级换代。
 
“兰溪籍教授”群体

这并不是兰溪人第一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此前,曾有多位兰溪籍教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崭露头角。其中,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周建庭先后荣获2009年度、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祝连庆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兰溪籍教授”是兰溪在外优秀人才的代表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在外兰溪人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领导职务、参与研究工作,拥有教授职称的,在300人左右。他们大多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并在相应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如我国为数不多的女少将陈薇、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马秋富、教育部单独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等等。

这支兰溪输送出去的顶尖队伍,已然成为科技文化界的栋梁,也成为“兰溪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编辑: 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