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着力解决金义都市区“四共”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6-12-22 17:23:40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章胜峰 吴远龙

  

 

 

 

  【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

  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刚刚结束的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确立了“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强化了“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工作要求,指出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是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根本举措是共建共融共享共赢。要形成“四共”发展格局,必须着力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其一,加快编制都市区“四共”发展规划。规划要依据都市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义乌、金华市区、永康、东阳“方形四足”的鼎状格局,明确金兰、义东浦、永武、横磐四个组团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为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供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二,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破除限制人才、资金、技术、产权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要素向能够产出更大效益的地方流动。在金义都市区范围内建立市级统筹、县域协同合作的资源配置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资源的对接、转化、整合,促进用地指标、排污指标以及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资源要素跨区域配置、有偿让渡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其三,加强产业对接协作,避免产业同构化、同质化发展。长期以来县域块状经济的发展造成区划分割,各县市产业结构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城市之间产业关联度不高,都市区内部合作性不强,产业链建设不完善,除永康、武义与缙云形成五金产业集聚雏形外,金华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义乌的商贸业集聚区、东阳的特色产业都没有与周边城市形成联动效应,各组团城市产业区块各自为政,产业组织链式不强,协同创新不够,没有成为与都市区有机共生的“功能区块”,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减缓了一体化步伐,难以形成实质意义上的都市圈。因此,要以都市区“四共”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着力将金义都市区打造成带动浙江中西部和浙闽赣皖边区发展的龙头区域,提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和上下游联动机制,避免产业同构化、同质化发展。

  其四,合理界定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促进都市区组团式分工合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金华市区与义乌的双向聚合发展。都市区的“四共”发展,义乌应起经济引领作用,金华起行政牵头作用,其它县市起配合作用。金华市区与义乌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其它政策要率先逐渐统一,为整个都市区的同城化探路。二是围绕浙中同心圆,明确各组团城市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个性特征,消除跨行政区划的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利益固化的藩篱,沿同心圆统一分配用地指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城市间功能互补、扬长避短。圆圈外实力日趋变弱的兰溪、浦江、磐安,可分别与圆圈上地缘相连、实力较强的金华市区、义乌、东阳组团推进都市化。圆圈上的永康与武义,可沿着“永武缙五金产业带”组团集聚极化。三是都市区要按丝路枢纽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定位构建区域基础设施与广域交通体系,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构建完善的城市等级体系,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四是通过“金义科创走廊”建设,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协作,构建区域人才和科技高地。

  其五,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衡化。金义都市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供滞后表现为:综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难,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均衡。国内外经验启示我们,综合交通设施的先行是都市区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金义都市区要加强内外交通联系,致力于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规划建设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推进交通的一体化管理,着力节省通勤成本、缩短通勤时间、改善出行方式、提高通勤效率,实现都市区的同城效应。当前,要转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共享的“一亩三分地”观念,通过共建都市区“同心圆”来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到2030年,基本实现都市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分别为中共金华市委党校副教授、金华市社科联主席)

编辑: 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