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泪作飞雨哭英雄 英俊儿郎归故里

2016-12-21 09:56:42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龚望平 杜羽丰 见习记者 钱关键 摄影 时补法 葛跃进

  

 

 

 

  12月20日,是邹宁浩烈士回家的日子。

  天,乌沉沉的。雨,时下时停。

  义乌,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商贸都市,因一位憨厚、执着的小伙子的离开,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悲哀肃穆的氛围中。

  越来越多的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义乌市殡仪馆。

  此时的邹宁浩,静静地躺在鲜花丛里,身上盖着鲜红的党旗。他的遗像,静静地挂在正中墙壁上,依旧是爽朗地微笑。

  “兄弟,一路走好!”“浩气长存天地间”“舍生忘死商城英雄尽忠诚”……从义乌到武义,沿途的路口、村庄、高速出入口、烈士陵园,一条条怀念的横幅、一枝枝盛开的菊花摆立在风中,格外醒目,令人望而生敬。

  一整天,朋友、同学、战友、沿途的村民、曾经的采访对象,或从各地赶来看他最后一眼,或沿途伫立雨中送他最后一程。“他是义乌的英雄,我们不会忘记。”73岁的义乌市民朱桂仁说。

  

 

 

 

  在父母眼中,他爱家爱国爱消防;在战友眼中,他爱岗敬业有爱心;在媒体好友眼中,他谦虚好学有激情;在帮扶对象眼中,她是无微不至的“小爸爸”。

  “回家吧,小浩,中国的骄傲,人民的卫士,消防的宝贝,义乌的英雄,武义好儿郎,父母的心肝,回家吧,浩子,回家吧,宁浩……”清晨6点多,父亲邹能武无数次呼唤儿子。

  父母:有你这样的儿子,我们很自豪

  邹宁浩的父母一直想来支队走走,看看儿子的军营生活,可又担心打扰他繁忙的工作,一年多来他们都不敢提。

  追悼会前,在亲友的陪护下,邹宁浩的父母第一次走进了儿子生前工作的义乌市公安消防支队营区。

  “儿子啊,妈妈来看你了。”走进邹宁浩生前的宿舍,母亲何晓娟控制不住情绪,一下子扑倒在床头,不停地抚摸着儿子睡过的床、盖过的被褥。

  当过6年消防兵的爸爸邹能武强忍着泪水,上前拉起妻子,俯身用颤抖的双将有些邹起的被子抚平,贴上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浩儿啊,被子里有你的味道。”

  

 

 

 

  看着已退伍20多年消防老兵的举动,在场的消防战士也流下了泪水,“邹阿姨,宁浩不在了,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走进办公室,看到儿子生前最后一刻还紧紧抓着的照相机,被火烧得已经面目全非,邹妈妈再次失声痛哭。

  邹爸爸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儿子心爱的照相机,哽咽着说,“你是‘消防记者’,照相机,就是你的枪,怎么会烧成这样!”

  宿舍、食堂、篮球场、办公电脑、通信消防车……走在儿子热爱的军营,看着儿子留下的遗物,邹宁浩的父母几度泣不成声。

  当支队宣传参谋龚献伟请求将那台象征消防战士英勇抗险救灾、不畏牺牲的照相机留在支队永久珍藏时,邹父母点头答应。

  “浩儿在心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哪怕没有做好,我们也不会责怪他。有这样的好儿子,我们很自豪!”邹爸爸说,唯一的遗憾是儿子走得太快,来不及圆一家三代消防兵的夙愿。

  在邹爸爸几次劝慰下,邹妈妈的情绪慢慢平复,她说一定会坚强面对。“浩儿最喜欢当兵,他一定不肯离开军营,遗物我一样不会带走,让它们永远留在消防部队里。”她说。

  

 

 

 

  好友:有你这样的“战友”,我们很幸运

  在很多前来悼念的人看来,扛着照相机、摄像机逆行走进火场的邹宁浩,是和平年代的消防“战地记者。”

  “我无法不让火灾发生,但可以用真相告诉世人,更好地防范。”正是这句经常挂挂在嘴边的座右铭,让邹宁浩敢于拿生命捍卫消防安全。

  跑消防线10多年的浙江法制报记者陈立波和邹宁浩亦师亦友。“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火不够近。”经常出入火场,他深知消防宣传报道员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追悼会上,陈立波作为邹宁浩的好友代表发言,短短1300余字,他念了10分钟,每念几句,就会哽咽一次。“就在出发前几分钟,你还将一篇有关专职消防队员薪酬待遇的稿件发进了我的邮箱,想不到,这竟是你传给我的最后一篇稿件……”

  事发当晚,有人给打来电话说邹宁浩可能在火场回不来了,陈立波不相信。因为一直打不通邹宁浩的电话,他开始怕了,怕消息是真的。“我屏蔽一切能获知你消息的渠道,只是固执地盯着QQ看,因为你的QQ头像依然亮着……直到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我:哥,人找到了。’”

  

 

 

 

  打来电话的战友哭了。陈立波知道,在火场失联数小时意味着什么。在陈立波看来,邹宁浩一直很努力、很勤奋,他的邮箱里平均每周都会有邹宁浩发来的稿子。“最初发过来的稿件质量很一般,也没少被我批评,但他很虚心,经常会缠着我问很多问题,怎么拍出好照片,怎么找好题材,怎么样稿子才能发出来……”

  上星期二(12月13日),是邹宁浩最后一次陪陈立波采访。当天,他们一起商量拍摄场景,一起商量拍摄角度,一起跟着森林消防队员楼钟华上山,一起听他说他的巡山故事,一起记录,一起拍摄……“当时的我,真的很庆幸有你这么好的‘战友’。”

  听到这里,50岁的铮铮汉子楼钟华,忍不住在人群中哭泣。“他的宣传报道,给了我们消防人更多勇气和力量,谢谢邹宁浩!”他擦干泪水,深深地向邹宁浩烈士鞠躬。

  结对学生:有你这样的“爸爸”,我很温暖!

  邹宁浩与永康初中生小会相识于2012年冬天,那是邹宁浩刚被派到永康消防大队的第一年。当时,12岁的小会五年级,那年她的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

  是热心公益的邹宁浩,承诺每学期为小会支付在学校的相关费用,还经常带着衣服、鞋子、学习用品去看她,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了一个大她15岁的“小爸爸”,小会很开心,“邹叔叔好像我爸爸!”然而,令她难以接受的是,这段“父女情”竟这样短。

  在战友们眼中,邹宁浩是一个对自己很“抠”的人,从不讲究吃喝穿戴,却用有限的津贴和工资长期无私资助困难家庭,把爱心和温暖默默地送到一个又一个困难群众身边。

  “当兵就要当一个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好兵,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邹宁浩经常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从身披军装、头顶警徽的那刻起,他就已经牢牢地把“雷锋精神”铭刻在心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在金华、永康、浦江、义乌等地很多志愿者,都熟悉这个热心公益的消防战士,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小兵哥”。

  得知婺城区瀛头村老戴一家生活困难后,他毫不犹豫地从刚发的工资中拿出500元交给了志愿者,还带上慰问品前往看望;得知金华女孩晨玲的父亲患上白血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他立即拿出2000元工资为晨玲垫付了学费。

  来义乌后,邹宁浩又第一时间加入了当地的公益组织,10月份对接了因病致贫困的义乌市佛堂二小五年级学生小娜。“平时,经常会打电话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陪着学生来参加追悼会的老师盛庆军说。

  只是,邹宁浩来义乌后,工作更忙了,没大多的休息时间去帮小会,为此他还想着让自己的父母出面,帮忙对接。

  “你走了,我们怎么办?”16岁小会抽泣着说了一句,就伤心地差点倒地,被老师搀扶着走下发言台。

  事实上,他的父母、战友和一起做公益的爱心人士,正赶紧寻找邹宁浩结对过的孩子,他们会接力帮扶他们,让邹宁浩的爱心公益继续前行。

  

 

 

 

  网友市民:有这样的消防战士,我们无比感动!

  “你的背影消失在硝烟,你的名字在烈火中涅槃。你是都市火魂,历经无数次惊险,你是战地记者,记录消防兵的勇敢……”这首催人泪下的歌叫《你一直在我们身边》,是义乌市民许静生和4个一起做声乐工作的朋友花了3天时间共同创作,献给英雄邹宁浩的。

  许静生说,邹宁浩生前乐于助人,还是义乌城市有爱公益协会宣传部的副部长,平常协会的活动和微信公众号都是邹宁浩在负责的。得知情况后,该协会拿出2000元用于这首歌的制作。

  20日一早,义乌市民王建旭与不少义乌网友一起来到义乌殡仪馆送邹宁浩。与大多数网友一样,在邹宁浩生前,两人素未谋面。

  去年,做微信公众号的王建旭因为工作原因结识调了刚来义乌的邹宁浩,今年11月20日,他们最后一次发微信联系。

  王建旭刚好看见网上消防战士因公牺牲的消息,他就把这条消息转发给邹宁浩提醒他注意安全。当时,邹宁浩只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让他放心,不想这样的信息竟似预言。

  邹宁浩牺牲后,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怀念文章《致敬义乌消防英雄——都市火魂邹宁浩》获得了几十万的阅读量和无数网友留言。

  “有这样的消防战士,我们安心!”义乌福田街道村民的朱新海抱着4岁的孙子和50多位村民站了路边2个多小时,只为向邹宁浩烈士敬一个礼。

  “邹宁浩是为义乌的平安献出生命,我是从事救援,也算半个同行,有相同的经历,我知道救火的危险无处不在。”20日下午,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志愿者赵佳放下自己的生意,专程从义乌赶到武义送行。

  14点的武义县烈士陵园,松涛啜泣,哀乐低回,上千群众前来现场迎接邹宁浩烈士。家住武义湖山街道的居民江桂芸说,得知邹宁浩烈士墓碑入园仪式在这里举行,她走了七八里路,特意赶过来为他送行。

  “去年和浩子认识,他认我做姐姐,特别遗憾以前没有多聚聚。”在义乌法院工作的小金与邹宁浩因为性格投缘,两人互认“姐弟”。

  在武义送弟弟最后一程时,小金多次哽咽涕流。她说,和邹宁浩曾一起参加过发爱心书包等志愿活动,今年他几次来电约她参加志愿活动,都因为太忙而未能成行。“太遗憾了,我欠他一个拥抱。”小金说。

编辑: 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