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2月20日)上午,金华市武义县王宅镇,在丘陵起伏的茶山上,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运用“组合式”等电位作业法,成功带电消除1000千伏江莲1线144号耐张杆塔一处引流板缺陷,有力确保了特高压线路零缺陷度冬。这也是国内首次采用这一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国内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水平。
记者了解到,带电作业是金华公司的一张“金名片”。随着“一直四交”特高压线路相继投运,金华电网全面步入特高压交直混联大电网时代。
2015年,在我国同塔双回特高压带电作业仅有试验数据,国外也无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的前提下,金华公司先后完成全国首次同塔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和华东首次±800千伏自由等电位带电作业,由此实现了所有电压等级等电位带电作业全覆盖。
“这段线路属于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线路。”技术人员潜力群指着铁塔介绍。铁塔两侧的绝缘子串材质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带电作业方法。
对于玻璃绝缘子串,可以采用“跨二短三”法,沿绝缘子串直接行走,进入施工地点,这类带电作业已经步入常态化。
然而另一侧的瓷质绝缘子串,鉴于无法测零,且绝缘子串间距过大,无法使用常规的“跨二短三”法,只能采取迂回路线进入强电场。

针对这一作业难题,金华公司输电运检室创新性提出“先等电位进入跳线,再攀爬至导线”的“组合式”新思路,配合发明的塔上绞磨、跳线踏杆等新型工具,彻底解决了采用瓷质绝缘子的特高压耐张塔无法进入强电场的难题,还获得了2015年国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
然而,这一思路以往只是模拟性施工,正式运用在实践中,今天还是第一次。
今天一早,在地面辅助人员的协助配合下,蒋卫东等5名带电作业技术人员身着屏蔽服,到达40米铁塔横担处。在横担处,蒋卫东通过绝缘梯,下降12米进入跳线。
“嗞嗞”的放电声在宁静的山野间回响。随后,他又利用绝缘步梯从跳线攀爬到导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的高空带电作业,终于成功消除缺陷,并安全返回地面。
相对于停电作业,带电作业伴随着较大风险。

为了确保本次带电作业安全有序进行,金华公司提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勘察作业现场的地理位置、通道环境、设备构造等,详细编制带电作业方案,周密安排前期准备工作。
同时,该公司在带电作业全过程中使用无人机航拍,时时掌握作业人员操作程序,确保了作业安全可靠进行。
此次带电作业将确保1000千伏浙福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和零缺陷度冬,并为我国特高压线路规范化、安全化带电作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同时,带电作业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据技术人员介绍,如果按照一百万伏特高压线路停电作业计算,该项工作从停役到恢复送电最少需8小时,按社会用电量平均电价计算,本次带电作业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