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座谈会现场 金琳 摄
浙江在线金华12月18日讯(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郎擎宇)在浙江师范大学有这样一只团队,成员每年都会前往1800公里外的广西龙州县城支教,15年间共有16批志愿者来到该县,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当地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 这就是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上个月他们被评为“2016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
12月17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会议室里格外热闹,17位曾经的浙师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坐在一起,共同回忆在广西龙州这座南疆小城的支教经历,15年来仅该学院就有25人先后前往龙州支教扶贫。
今年是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立15周年,上个月,由共青团中央、光明日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16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评选中,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研究生支教团一同当选。连日来,该校法政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和生化学院等学院相继开展支教团15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曾经支教团的成员分享支教时的那些事儿。
陈海峰当年支教时的场景
谈起当年的支教经历,浙师大人文学院历史学2009届毕业生,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海峰充满感激之情。“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沉淀下来,在宁静淡然的环境中奉献自己。”陈海峰曾当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支教过程中摸索出的许多教学经验至今仍让他受益。在他看来,相对封闭和贫困的环境,坚定了自己扎根教育的决心,也令作为“教育新兵”的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往届支教团合影
龙州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是红八军的故乡,属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十二五”期间龙州县有3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1.33万人,占总人口43.6%,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自1999年国家实施研究生支教保研政策以来,浙师大积极响应号召,2001年参与“支教保研”活动,迄今为止,共有16届169名志愿者奔赴广西龙州县,进行扶贫支教工作。
2002年起,志愿者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尖峰助学基金,由浙师大学生团支部结对帮扶贫困生。至今,已有700个班级团支部结对700名同学,累计各项资助80余万元;设立边境图书馆,累计捐赠图书近4000册,价值25余万元;利用课余时间,下乡搭建“成长导师”平台;创办特产公益微店,援助当地贫困学生;试水“线上线下”双师支教新模式,高效便捷提供支教服务。
此外,浙师大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积极为龙州地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服务,拓展了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内涵,近30名龙州优秀青年教师被邀请到浙师大参加培训学习。
浙江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王淑娉告诉记者,龙州位于中越边境,所属的崇左市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未来,浙师大将对接当地需求,不断完善支教活动,利用线上支教、公益行动等形式,在为当地带去优质教育的同时,也带去新的理念、新的机遇,帮助当地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