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10点,随着手机软件上轻轻几下点击,来自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的数株香樟便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了苗农方张群的微信朋友圈里,在短短15分钟里就获得了50个点赞和42条回复。
从事了28年苗木生意的方张群现在是金东有名的苗木产业经纪人,近几年通过微信推广和销售苗木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了9成。刚刚回复完来自衢州客商的私聊,谈成了一笔买卖的他笑着对笔者说:“我现在有三四只手机,一个微信号上就有5000个好友,加入了数百个微信群。无论是求购还是销售,都能迅速地找到信息。”
苗木销路越广,销售价就越有可提升的空间,苗农的收入就越高。在网上买卖苗木,方张群虽然是金东区内最早的一批人,但他从没想到,这条产业链条能成为自己业务中的支柱。“苗农网上‘赶集’,必须具备品质优良的货源和合格的契约精神,两者缺一不可。”常对苗农进行技术指导的市林业种苗管理站站长黄飞来说。
苗木产业转型,同样催生出了一大批服务苗农的线上平台。今年11月28日,苗友苗木信息服务中心在金东区澧浦镇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数十家苗农的产品信息也陆续出现在了苗友微信公众号内。苗木配上了“电子身份证”,让线上查找苗木有了更便捷的渠道。“销售产品:乔木;分类:常绿;产品名称:椤木石楠;产品规格:米径80-100cm···”在苗友微信公众号内,记者只需要按照顺序点击几个选项,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界面上,不仅展示的图片清晰可见,其他信息也一览无余。
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线上+线下”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创新了苗农与客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在曹宅镇经营数百亩盆景园的程伟达是标准的“苗二代”。5年前他投入到各类苗木宣传杂志上的资金就超过了10万元,但现在通过线上平台的运作,此类花销基本为零,效果却成倍提升。平日,在线上与他保持长期联系的大型绿化公司达到了数十家,并在江、浙、沪、湘、赣等地区数十家大型苗木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货源调剂关系,这让他在产业经营和寻求合作上有了底气。“苗圃基地中培育精品苗木,利用线上平台谈生意,看重的已经不是一笔买卖得到的财富,而是人脉、市场前景等信息的积累。”程伟达告诉记者,凭借前几年的推广,今年其苗木销售额预计较去年增长了30%。
目前,程伟达正在寻求合伙人,一起筹建自己的运营团队。“我的设想里,线下基地有专门的技术骨进行管理,线上同样有精通行情的商业代表进行操作,这样才能腾出手扩大种植面积,把产业做大做强。”
据悉,金东区正在加大力度推广“互联网+农业”产业模式,通过集中示范培训、专家下乡指导、外出实例考察等一系列措施,让不少苗农得到了第一手信息和知识。同时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入网条件,使得苗农网上“赶集”有了一辆“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