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而鼓声渐起,时而鼓乐齐鸣……今天中午,地处深山区的婺城区莘畈乡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传来一阵阵欢快激越的民乐合奏声。循着乐声,记者走进学校的西湖图书馆,只见一个颇有气势的民乐队展现在眼前。30多名孩子,有的在击鼓,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弹琵琶,有的在吹唢呐,有的在弹扬琴,场面十分壮观。
“演奏时要保持微笑,听指挥……”在爱心支教老师黄小锋的指挥下,一段段鼓声、唢呐声、扬琴声等美妙的民乐融汇成一首热闹欢腾、昂扬激奋的乐曲,令人沉醉,令人鼓舞。

民乐,让山里孩子变得自信阳光
提起莘畈小学的民乐队,不得不回忆起热衷公益的爱心支教老师胡晓燕。2013年5月,胡晓燕第一次将民乐带进这所山区小学,并给学校捐赠了古筝。她心系山区孩子,在教孩子们演奏古筝的同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教之路持续了两年,正当她为孩子们做更长远的打算时,残酷的病魔让她的支教之路不能继续前行。
2016年4月,胡晓燕因患直肠癌病逝。胡晓燕遗憾离开,但支教之路却没有断, 今年5月,受胡晓燕事迹的影响,市区17位文艺志愿者联起手来,接过胡晓燕的爱心接力棒。他们给莘畈小学捐赠了琵琶、古筝、二胡等各种乐器,在莘畈小学开设民乐课,坚持每周到学校开展艺术教学,让莘畈小学的艺术之路能够更好地发展。
“从上个学期六月份开始,孩子们的民乐课已经持续了半年的时间了。”莘畈小学音乐老师金玘晗说,每周一的12点,爱心支教老师们会准时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乐器课。琵琶、唢呐、打击乐等9个乐器小班,每位支教老师都是耐心地手把手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在支教老师精心的教学下,零基础的孩子们逐渐进入佳境,每个学生表现都不错。
学习乐器都会经历新鲜至厌倦再到兴趣这一过程,莘畈小学的孩子们也是如此。金玘晗表示,一开始,没有接触过乐器的孩子们很是新鲜,上课听得津津有味,慢慢地,随着一遍遍枯燥的练习,孩子们也曾出现乏味的情绪。“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孩子们已经养成习惯,现在一到训练时间,就会早早地来到各自场地,自觉练习。” 金玘晗告诉记者,山区的孩子虽然音乐素养欠缺,学乐器进度比较慢,但孩子们很听话,很守纪律,对乐器也很痴迷。有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拔尖,但在乐器的学习上有自己的闪光点,像学习笛子的郑永强,学习二胡的杨浩、盛俊琪,都在乐器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专注点,练习时认真投入。还有部分学生更是情不自禁地问老师:“将来到初中了,我的乐器学习怎么办?”这些,足以表现出孩子们对民乐的喜爱之情。

民乐队破茧而出,成功合奏
据了解,以往,莘畈小学的民乐队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分开练习,不过,从上周开始,民乐队已经进行合奏练习了。随着打击乐“咚咚锵”的开场,琵琶、中阮、扬琴等乐器轮番出场,让孩子们感受到民乐队合奏的震撼效果。“第一天的合奏不是那么娴熟,但接下来的练习,孩子们每次都有进步。”据金玘晗介绍,自12月6日第一次合奏以后,接下来的几天各个乐器小班依旧分开练习,直到上周五又合奏了一次,合奏气势磅礴,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有成就感。
民乐和爱心支教老师,让腼腆、内向的山里孩子变得阳光自信,原本连乐器也难接触到的孩子们如今都可以算是小演奏员了。
“演奏可好玩了!”“我们在排练民乐《金蛇狂舞》,合起来很好听。”“合奏比单独练习要困难很多呢!”……说起合奏,学生蒋美慧、曹燕、盛俊琪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与记者分享起来。
莘畈小学校长倪元迅说,一直以来,支教老师从不麻烦学校,连喝的矿泉水都是自己带来的,每周来学校上课,中饭都是自己在莘畈乡政府边上的小饭馆解决,就连喝的水也是自己带的。他们教学认真、细致、执着,带领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得到熏陶。“感谢支教老师对孩子们的爱,他们真的很无私,很伟大。如今,孩子们一个个从对乐器的陌生感转变为现在对乐器的熟悉及喜爱,都要感谢支教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单独训练,讲究个性化,而合奏是共同配合的,需要磨掉自己的个性,在合奏中,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民乐的魅力,也能让孩子们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爱心支教老师黄小锋表示,山区孩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孩子差,他们质朴、听话、有礼貌,进步很快。《金蛇狂舞》是孩子们第一首合奏的曲子,接下来,他采用更多金华本土的戏曲音乐,让民乐队拥有自己的特色。
黄小锋说,元旦以后,爱心支教老师们将以师生音乐会的形式,带领莘畈小学民乐队到金华市文化馆群星剧场进行他们平生第一次演出,让孩子们在灯光的照耀下,开启艺术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