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浦江明年将举办大型诗歌公益活动

2016-12-11 15:43:10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于超蓉

浙江在线浦江12月11日讯(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于超蓉)冬日的北京大学诗意流淌。12月9日,中国诗歌学会与浦江县人民政府在北大签订大型诗歌公益活动“我们与你在一起”合作协议,拟于明年初在浦江举办“我们与你在一起”大型诗歌公益活动表彰会。

签订仪式前,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及浦江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当代诗歌的新气象研讨会。午后,阳光正暖,北大只有诗和它的声响。吴思敬、瞿弦和、王光明、李红雨、臧棣、曹宇翔、杨志学等众多国内一流的诗人、评论家、表演艺术家参会。这样一个大咖群体,形成了“中国诗歌场”,代表着国内新的诗歌气象。浦江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丁政参加研讨活动。

“我们与你在一起”诗歌公益活动于今年年初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共同发起,号召中国诗歌学会全体会员和各地诗歌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城市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去,用自己的诗句向世人展示这些弱势群体的真实状况,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同情。

活动发起以后,全国各地文学社团以及诗人们纷纷自费、自发深入农村和街头,写下了感人的诗篇。截至目前,中国诗歌学会共收到近600位诗人的2000多首作品,正在结集出版。

诗歌是哭泣的情歌,要到生命的现场去奏响。研讨会上,诗人们畅所欲言,“古代的诗歌有家国情怀,有忧国忧民的意识,新时期的诗歌美学不是记录歌舞升平,而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回到社会的怀抱、人民的怀抱,写出生命深层次的痛感和苦难的意识,温暖弱者。”今年2月16日发生在浦江的联合搜救3名失联儿童事件,也再度引发诗人们关注。大家认为这起偶发事件引发的诗歌创作热潮,使公众发现诗与浦江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是那么亲近,“2.16”事件,浦江县政府和民众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生命至上的大美壮举,昭示和折射出这个小城根植于心的向善和淳朴的民风。

著名诗人曹宇翔、杨志学在会上表示,写诗不是从一张纸上跃到另一张纸上的创作,应到基层去体验生活、体验生命。

“中国诗歌学会通过对多个申办城市遴选对比,最终决定将“我们与你在一起”大型诗歌公益总结表彰会落户在浦江。”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说。

丁政在会上介绍,“我们与你在一起”诗歌公益活动发起后,浦江县文联联合民政、红十字会、共青团组织等,边慰问边创作。参者称,这是诗歌的温暖行动,是新诗百年历程中,第一次将诗歌活动和社会公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浦江的诗歌是有历史渊源的。月泉吟社是元初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遗民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浦江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方凤、柳贯、吴莱、宋濂等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诗词大家,还产生了月泉吟社、柳溪诗社、嵩溪诗社等一批民间诗社。诗词歌赋,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不是偶然的,有清咸丰六年所编的《浦阳历朝诗录》为证。”丁政说,浦江是“中华诗词之乡”,开展的校园诗教、农民赛诗会、翠湖夏季纳凉诗会活动以及重建月泉书院等让浦江诗词更为大众化。诗歌不排斥风花雪月,但诗歌更应走进人民,走进生活,要为人民服务,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诗歌是有力量的。此次大型诗歌公益活动是诗歌与公益活动的有效创新融合,总结表彰会落户浦江,将有力提升浦江的文化品位和内涵。

编辑: 薛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