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读书笔记丨既成过河卒子,只有奋勇向前

2016-12-09 16:21:5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杨文彪

  

 

 

 

  近日业余读了《季羡林谈人生》,就像当年与邻家大伯聊天,又仿佛是初冬暖阳下在燕园的某个小院里听季老讲前朝旧事,言语朴素,富有画面感。

  容忍与顺应

  唐高宗时,郓州人张公艺九代同堂,高宗问其治家之道,张公取纸写下百个忍字。高宗嘉许并赐敕“百忍堂”,张姓从此共享“百忍家声”。忍是很大的美德,当然,时间也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忧愁痛苦在容忍中渐渐淡化,悲喜哀乐在容忍中渐渐平复。

  季老推崇治疗性急的法宝,一是既来之,则安之。二是顺其自然,处之泰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东方与西方

  在中国,同情弱者等同于正义感。西方人眼里的正义并不是这么回事。民国期间,日本侵占东三省,当时的学生和政府官员都期待西方列强主持正义,然而他们只顾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来帮忙。因为西方社会同情强者,崇拜力量,西方人被骂“懦夫”的侮辱有甚于被骂“猪狗”者。中世纪的犯罪倘若对判决不服,可以要求与法官决斗,如果罪犯胜出,一切判决无效。

  西方人做菜,讲究原汁原味精准流程数字化,单品为主,如香辣鸡翅。中国人做菜,讲究似是而非得心应手模糊化,融合为主,如鱼香肉丝。

  自爱与自勉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自身及周遭一切在变化。同时我们对自己怀有本能的爱,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自己期许的与他人印象中的差距有时会很大,需要把对自己的爱引向正确的方向。书载老年十忌,其中有说话太多、思想僵化、无所事事、提当年勇、我自封闭、愤世嫉俗等六项,其实少年壮年也得忌。

  季老自评为中才之人、向无大志,但一生勤勉,主张思考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坚持思维不懒惰、脑筋不停转,遇事不嘀咕。尽管是学术路上日暮西山,仍然蹄疾步稳,每天清晨4:30起床,5点早餐,面包、干馒头,一杯清茶,一碟炒花生米,“先天下之早点而早点”。五十多年撰写上千万字的文稿,特别是八十岁以后,历时十年撰写80多万字的《糖史》。米寿之年,潜心研读中外学术史和文学史。小车不倒尽管推,仔仔细细过日子,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被动与主动

  桃李结果,据说是为了让人或动物吃了香甜水果,然后把核带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生命轮回。从这一视角思考,动植物有没有思想还真难以定论。

  胡适之先生留有一诗:“略有几根白发,心情微近中年。既成过河卒子,只有奋勇向前。”诗风与老树的画风颇近,相比后者对世事炎凉的嬉皮无奈,感觉多了些刚毅决绝。好比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接力赛,跑完了这一程,再把接力棒递给下一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该走的道,该挑的担。

  是为抛砖。

编辑: 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