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听说过尼克·胡哲的名字,他天生没有四肢,却靠着惊人的毅力收获了事业、爱情,并用演讲感动着无数人。
在金华,也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他叫倪敏成,尽管失去双手,但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从未磨灭。11月20日,他在杭州东站候车室做了一场即兴演讲,感染众人。
“我要用我的故事,去激励更多的人。”当倪敏成说这句话时,眼睛里闪烁着自信和坚强的光。
他失去双手 却从没放弃希望
见到倪敏成时,他正在健身房里锻炼。只见他腰部挂着重达40公斤的杠铃片,手臂挂在单杠上,进行负重引体向上练习——这是他每天下午必做的训练。
从肌肉线条看,倪敏成坚持健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散发着健康阳刚的气息。
倪敏成是磐安人,出生于1981年。9岁时,因为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双上肢手腕以下手掌部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他造成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当时对我打击最大的,是别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倪敏成有些感慨地说。为了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用双手写字,他起早贪黑,旧伤未好又磨出新伤,双臂结出了老茧,终于学会了用双臂夹笔进行书写;穿衣、吃饭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事,对他来说却是那么艰难,他只能反复练习,以一次次的失败,去换取一次次的成功和喜悦。

“这些都不算什么,你看我现在做这些事,和正常人是一样的,手机打字、聊天速度也不比别人慢。所以一些知道我却没见过面的人,绝对想象不到我的情况。”倪敏成微笑着说。
运动让他重获新生
坚韧的态度和运动的天赋,让倪敏成先后成为浙江省残疾人田径队和省残疾人自行车队队员。
“进田径队是1998年,我本来就喜欢运动,但残疾之后,周围人的眼光让我开始变得自闭,不愿和别人交流。所以当得知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我觉得我要证明自己是可以的。”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不懈努力,倪敏成通过了层层选拔。
彼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基础训练,倪敏成总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练习。天蒙蒙亮,他已出现在操场,长跑、拉韧带和练基本功,哪一项他都不肯比别人歇得早,甚至放学后也常常拉着教练给自己加练。
在此后的多次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倪敏成取得了多项优异的成绩。到2007年退役时,他已先后在各种级别的赛事中,拿到了十七八块沉甸甸的奖牌。
退役之后,出于对运动的热爱,倪敏成与自行车结缘,并入选了省残疾人自行车队。他还到永康经营了一家自行车专卖店,经常与骑友们举办骑行活动,或者去参加一些业余的自行车比赛。
在他看来,正是运动让自己走出自闭,变得乐观和开朗起来。“刚开始我很介意人们异样的目光,所以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但是后来,我在运动中找到了自信。”倪敏成说,这是他走出自我世界的第一步。
梦想成为一名演说家
自行车运动让倪敏成认识了很多人,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故事竟然能激励到别人,“尤其是2013年的时候,我去参加自行车比赛,被媒体关注报道了,我这才意识到,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变得积极乐观。”

然而困扰倪敏成的,依然是不善言辞、内向自闭的个性。今年7月28日,倪敏成报了个演讲培训班,走进演讲课堂的那一刻,他仿佛如触电般被演讲吸引,“我想做一名演说家”。
尽管浑身充满了分享的动力,但让倪敏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第一节课就“出了糗”。
“老师让我们到讲台上自我介绍,我一站上讲台,看到下面40多个同学,突然觉得脑子一片空白,之前准备好的话完全忘了,声音都是颤抖的。”倪敏成笑着说,“只记得我就讲了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就赶紧跑了下来。那一瞬间,我觉得演讲真的是比进行健身训练还难。”
坚持,还是坚持。倪敏成现在已经可以自如地演讲上半个小时,还成为演讲班的讲师。
杭州东站的候车室,是倪敏成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演讲的地方。没有麦克风、没有人山人海的场景,有的只是倾听和演说结尾时的掌声。一个小伙子听完后加他的微信,告诉他,“我是做销售的,但是胆子很小,今天听了你的演讲,很佩服你。”
倪敏成享受这样的过程。“我希望能去参加《超级演说家》节目,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残疾朋友像我这样乐观坚强,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我也希望让更多正常人看到,困难根本不算什么,应该直面生活中的挑战,积极面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