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东区孝顺镇车客村中心社区内有一个“藏宝阁”,里面珍藏着许多老古董:老式电影放映机、旧唱片机、老式幻灯片机、胶片、老电影海报、有关婺剧及乡土文化的书籍等等,村民可在其中赏阅书籍、旧海报,欣赏婺剧、老电影,了解电影发展变迁的历史。这些老古董是村民严光飞的“宝贝”,几十年来,电影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创办孝顺文化园,传革命精神
今年49岁的严光飞一直热爱公益事业,致力于传播农村电影文化。早些年,他自掏腰包在孝顺镇府前路租了四间店面,办起了以老电影博物馆、小型电影院、影片制作室等为一体的“孝顺文化园”。文化园可供镇上的人免费参观。电影多以教育意义、红色革命等主题为主,旨在向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传播电影中的先进革命精神、积极向上的文化。严光飞说:“我想让文化园成为村民的家,想从电影这个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形式让村民们学点知识。”
最初,严光飞将自营的加油站卖了,才攒够了置办文化园的经费。这些年入不敷出,无法支付每年几万元的高额租金和管理费,他无奈地放弃了这个苦心经营的文化园,把老古董全部搬回到村子里,借中心社区的电子阅览室放置他的珍藏。好在现在电子阅览室已被评为孝顺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们隔三差五就来阅览室逛逛,严光飞这才得到了些安慰。
自编自导电视,诉浓浓乡情
严光飞还十分热衷于摄影和剪片子。2007年,车客村开播了严光飞自拍自导的电视节目,包括车客新闻、村容村貌、百姓点评、春节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等。说起制作过程,严光飞感慨颇多,这些年村子里渐渐富裕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应该有所改变。正是这个念头令他扛起了摄像机,跑前跑后搜集素材,将村里祠堂整修、环村公路修建、交警来村里科普知识等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小事儿录制下来。节目拍完后,800多名村民聚在村子广场上的投影幕布前看自己村子里的“新闻”。
对业余拍客的他来说,拍戏、摄像、剪辑、成片,这一系列繁琐的过程并不是容易之事,一切都靠努力自学。他坦言,比起画面的精致,他追求的更是照片、影片能折射的社会现象,某些道不明的事实,还有一些可以永存的记忆。摄影给他带来的乐趣,不仅仅是享受生活,更是感受生活。
“我至今还保存着第一盒录像带,里面记录了我们全村男女老少参加义务劳动的镜头,虽然现在有些老人不在了,当年的小孩也渐渐长大了,他们也淡忘了当年参加义务劳动时的情景。”严光飞说。

传播庄严文化,承家风家训
除了用电影记录农村的发展变化外,严光飞还将电影作为传承严氏家风家训的一种形式。作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后裔,他将庄严文化融入微电影,透过镜头将祖辈留传下来高风亮节的品德展示在大众面前。在严光飞的心里,家谱中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的记载,很值得去传承。作为一名家风传承的实践者,他翻遍严氏家谱,联络各方兄弟,奔走各地。每一次严氏家族传统的祭祖仪式、巡游活动、百家宴等活动,他都用镜头记录过程并分享给乡亲们传阅,重温先人教诲,传承严氏家风。
如今他负责庄严文化浙江地区的传播,通过定期举办的庄严文化交流大会,来增强严氏家族的凝聚力。他也将自己的影响力,从孝顺镇扩大到了金东,扩大到了浙江。“其实我一开始想的很简单,只有兄弟之间团结了,整个村子才会团结。”严光飞说,“严姓是车客村的本姓,我只是想通过传承严氏家风家训来提升严姓族人的修养,从而使严姓家族与外姓人员和睦相处,促进整个村子的和谐。没想到迈出了这一步,就收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