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即时报道 正文

光辉历程⑩|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发展

2016-11-01 15:46:40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金华市档案馆征集并遴选了13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整理出一份“金华革命斗争史料图片集”,图片集共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五个部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时期,充分展示了金华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血与火的磨砺中,在风和雨的洗礼中,坚定信仰,探索真理,不畏强敌,不惜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今天起,浙江新闻客户端将陆续推出这一图集,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全力投身到“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大潮中去。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及路西(金萧)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1948年2月21日,金萧地区以浙赣铁路为界划分为路西(金萧)、路南、路东(会稽)三个地区,均直属浙东临委领导,创建游击根据地。路西地区于1947年7月成立中共路西工委,后改为金萧工委,1948年8月建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下简称金萧支队),支队长蒋明达,政委张凡。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在浦江马剑乡石门村成立。图为成立地点:石门祠堂。

 

  

  金萧支队成立后第一号布告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序列表

 

  

  金萧支队后方医务人员和伤病员在浦江县山河村的合影

 

  金萧支队建立后的主要军事任务是外线出击,通过外线活动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进攻,而且打击了根据地周围的驻军,成为开辟路西(金萧)游击根据的主要武装力量。

  

  金萧支队被服厂工人在工作

 

  

  金萧支队《告蒋军官兵书》

 

  路西(金萧)游击根据地至解放前夕,己发展成为以浦江、诸暨、富阳、桐庐四县毗邻地区为中心,包括浙赣铁路萧山至衡州段西侧、富春江两岸1.2万多平方公里、105万人口的广阔地区。按现在的行政区域,涉及金华市的浦江、义乌、兰溪、金华,绍兴市的诸暨,杭州市的萧山、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衢州市的龙游、衢县以及湖州市等市县。根据地先后设置了8个县工委和5个县级特派员、7个县政府以及4个县级办事处,还成立了专员公署。游击主力和县、区级地方武装发展到4000余人。这支由支队主力、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游击武装在三年零八个月的战斗岁月中,转战于浙中、浙西18个县,经历了上百次大小战斗,粉碎了敌人7次大规模的“围剿”,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全面战场的作战。路西(金萧)地区的武装还多次外线出击,1949年元月西征至安徽绩溪,与皖浙总队胜利会师,打通了与皖南的联系。

  

  金萧支队自制木柄手榴弹

 

  

  1948年10月至12月下旬金萧支队1-4次外线活动示意图

 

  

  《金萧报》号外

 

  

  《金萧革命牺牲烈士光荣名单》

 

  

  黎明前激战中的路西县基干民兵

 

  

  路西县政府关于“二五”减租的条例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及路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1948年4月,中共路南地区特派员建立,卜明为特派员,应飞为副特派员。6月4日,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与奉命回归的金义浦人民游击中队合编,在永康郎下村正式建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下简称为第六支队),由应飞任支队长,卜明任政委。作为路南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第六支队和其他路南所属部队经历了大小战斗50多次,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12起,部队的兵员总人数2400多人,其中支队主力800人,区中队300人,起义人员1300人。部队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的改善,轻机枪由原来的6挺增至44挺,炮7门。开辟了路南游击根据地。至1949年5月初,路南游击根据地内有党支部38个,党小组4个,党员400多名;建立了浙东行署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下辖3个县级办事处,10个区署和2个民主县政府。路南游击根据地以永康为中心,包括永康、武义两县和宣平、金华、汤溪、义乌、东阳、磐安、缙云、丽水和松阳等县部分地区,约4200平方公里,60万人口。

  

  六支队部分领导和中层干部1948年合影。左起前排李西京、方高、陶健、吴甫新、吴云显。后排:童梦熊、应飞、耿易、戈天泽。

 

  

  1949年初,浙东行政公署第五专署与路南军分区司令部合办的路南军政干校旧址

 

  

  路南军政干校第一期招生通告

 

  东磐支队的建立及东磐游击区的开辟

  1949年4月17日,东磐办事处和东磐大队接受杜锦堂率部起义。杜部起义后,东磐大队整合锦堂部,宣布建立东磐支队(也称第九支队),支队长方启东,政委刘熙范。下辖第七、八两个大队,有指战员400多人。4月21日,东磐支队与六支队九大队一起攻占了磐安县城。至解放前夕,东磐支队辖4个大队,拥有800余人枪,开辟了东(阳)磐(安)、东(阳)义(乌)两块游击区。

  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支队的建立及其活动

  1948年11月,中共闽浙边地委城工部缙云支部李华雄与磐安境内的群众组织晨光社负责人接上关系,决定在磐安组建一个支队,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2月,在磐安冷水宣布建立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支队(简称闽浙独支),下辖一个大队两个中队。下旬,部队经重新编制后,支队下辖第二、四大队,第二大队又称磐安大队,第四大队又称东阳大队,支队长李华雄,政委高展。

  闽浙边独立支队建立后,活跃在磐、缙、东、永四县交界地区,历时三个月。1949年4月19日,闽浙边独立支队部分人员编入路南第六支队,其余人员遣散回家。

编辑: 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