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财经 正文

“共建金华”要坚持“五力”并使

2016-10-27 10:40:0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吴远龙
 

【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

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要建构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共建金华”格局,合力画好“同心圆”,必须坚持“五力”并使,五指合拢成拳打出去,才有力量。

着力发挥文化的引领力。任何认同首先是文化的认同,金华要破解“散”之“阿喀琉斯之踵”,形成“共建”之格局,实现“走在前列”之目标,达成“浙中崛起”之指向,必须在坚定“婺文化”自信基础上,着力发挥文化引领力之作用。

有人把金华“散”之因归咎于“婺文化”本身的特性,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表像上看,“婺文化”似乎有些“散”,而其实质是多元多样、各展风采,世界因差异而美,正是这种差异性,铸就了婺地丰富多彩的区域生动实践,为浙江乃至全国提供了不少可资复制的典型样本。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婺文化”事实上并非真正的“散”,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性,正是当下合力共建的精神源头,显然,把金华之“散”归咎于“婺文化”本身是有失公允的。因此,要客观地认识“婺文化”,并着力发挥其在“共建金华”中的导向力和“粘合剂”作用。

一要深度挖掘。金华历史文化之博大精深,仅一个例子就足以证明:从《后汉书》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中,有专传的就达136人,而有记载的人物则多达1000余人!这样的体量即便不少省份也望尘莫及。这是先人们给金华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金华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我们应当担当的责任就是以礼敬的态度对待曾经辉煌的金华历史文化,通过全面系统、持之以恒的挖掘整理,让其“复活”,使之服务于当代。

二要大力传播。“婺文化”只有通过全方位、全通道、全媒体的传播,才能家喻户晓、妇孺皆之,如此,才有可能形成共同认同,变成同向行动。

三要着眼转化。要通过文化创意、文化展陈、文旅结合、文化小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各种途径,让厚重的“婺文化”活起来,让金华人在生动的文化体验中增强获得感,在“文化惠民”中增进对“婺文化”母体的共同认知。

着力发挥体制的协调力。金华要真正形成“共建”合力,就必须以足够的果断和智慧,对现行体制进行相当程度的“手术”,“手术”越早,代价越小。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四共”领导决策机制、协调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决策落实机制、工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等必须抓紧创新突破。从长远看,对金华地域的行政体制作一定弹性的变革,也是势在必行。要以争取“金义都市区”纳入省级立法为工作重点,努力争取上级法制、政策支持。

着力发挥市区的辐射力。客观地说,市本级“小马拉大车”、小猪胖猪娘瘦的状况,是金华地域“共建”痛点所在,“老子”不能总怪“儿子”不听话,而应更多地谋划如何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要让小鸡认可火鸡的高大,首先得自己变得火鸡般高大”。一要进一步提升市区能级。必须看到,金华市区的能级并不高,缺乏足够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指挥失灵”的“命门”所在。

故此,要按照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总体思路,以“精品城市”建设为总的抓手,强势推进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匹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使金华市区真正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高地,引领浙中崛起的“龙头”。二要做强做硬实体经济“脊梁”。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一手培育壮大顶天立地的“航母”企业,一手鼓励扶持普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一手着眼于发挥企业主体的能动作用,一手发挥政府的“店小二”作用,通过质量强市、品牌培育、要素盘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组合拳”的实施,让实体经济的“脊梁”挺起来,硬起来,壮起来。

着力发挥“主轴”的牵引力。从金华的市情看,金华至义乌以至东阳这条长廊,是撬动浙中崛起的主轴,也是“共建金华”的主战场,金华能不能“走在前列”,浙中能不能崛起,关键在于这条主轴的牵引力发挥得如何。做长加粗主轴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为此,一要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做好科学谋划;二要作出专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三要坚持基础先行,建好“共建”平台;四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金华地域优质资源、重大项目向主轴集中,合力唱响“主轴”发展“协奏曲”。

着力发挥共享的吸引力。共享才能共建,共融才能共赢。要坚持发展大局“一盘棋”谋划,发展蓝图“一张图”绘制,基础设施“一张网”建设,发展成果“一席菜”共享,使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医疗服务、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红利实现全域共享,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集聚一切“共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编辑: 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