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九峰探秘 正文

汤溪汤团:糍的皮鲜的肉 狼吞虎咽吃起来

2016-10-09 14:26:04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薛文春 整理 通讯员 刘金桂 戴建东

  

 

  浙江在线金华10月9日讯(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薛文春 整理 通讯员 刘金桂 戴建东)如果你是正宗汤溪人,那么对于本地特有的“汤团”一定相当熟悉。春节前后或喜庆时节,汤溪人最喜欢做的点心就属“汤团”了。一只白瓷碗里,深色酱油汤汁中漂浮着三五圆白带尖头的团子,热气腾腾,光闻一闻就让人胃口顿开,垂涎欲滴。若是主人好客,再往碗内打两只土鸡蛋,那这碗点心就更精道了。

  

 

  汤团原来叫菜馅元宵,传说是朱元璋改了名

  汤溪的特色点心汤团,以前名字不叫汤团,而是一种内包菜馅的元宵。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汤团,据说与朱元璋屯兵金西有关。1357年,朱元璋命邓愈、胡大海克徽州、休宁后,紧接着进攻婺州。当朱元璋得知部下连攻金华不下,便亲自率部前往支援。在九峰山遇谋士刘基和宋濂,在二人的帮助下朱元璋很快攻克了婺州府。

  次年十二月,朱元璋来到汤溪地界,在城镇边的一个小村边,找水洗手,发现在一口塘内,水温如汤,朱元璋当即将塘边的村,命名为汤塘。后因汤塘边上有一条越溪,就将集镇命名为汤溪(明成化七年时,汤溪才建立县建制)。洗了手后,朱元璋带着几个亲信来到汤塘村,在农户中用餐,该农户见来了一群官兵,不敢怠慢,忙张罗着开锅做饭。但是,农家没什么好吃的,只有一点米粉存着准备春节时用,也只好拿来招待客人。

  主人将米粉调匀揉成面团,然后将瘦肉、豆腐、萝卜调和成的菜馅,包进米粉团中,下锅煮熟,每人七只分碗装给客人品尝。朱元璋一生行伍生涯,饥一餐,饱一餐,还真没吃到过像这样的美食,连称好吃。他问主人这个白白的团子叫什么,那人只说是普通的菜馅元宵,没正经名字,就请朱元璋命名。朱元璋刚好为汤塘村命名,又在这里吃到带汤的米团,便说,这个就叫汤团吧。从此,汤溪汤团,就扬名四方,成了当地招待客人的主食。

  

 

  要做一碗正宗的汤团,加工汤团粉非常关键

  到了现在,汤溪人经常做汤团招待客人。不仅仅是因为它味道鲜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制作程序不是特别复杂。只要把握好汤团粉的制作工序,其他的就容易了。米要选用上等糯米,然后糯米浸泡在清水中,水位要足足高出糯米一倍以上。秋冬季节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天,期间每隔10天左右换一次清水。

  等待米便泡好了,就该捞糯米了。这时有一点必须要注意:一定要用滤布多次掏洗,直到米在水中搅动时没有丝毫浑浊才可以。再把糯米拿去在阳光下暴晒,在冬天的太阳底下至少要5天以上,总之要越干越好,最后用机器碾成粉末,汤团粉便制作完成。制好的汤团粉应该密封在塑料袋中严防受潮,最好放在铁皮桶内,这样可以数年不坏。

  汤团最正宗的馅是萝卜、豆腐干和瘦肉,现在也有用冬笋,雪菜和芹菜等料,可根据自己口味调制。切细各种料作,搅拌均匀。在包汤团之前馅要在铁锅内加少许色拉油炒至七成熟,要干一点,不可有太多汤水。另取一只瓷碗,放入切成拇指盖大小的丁状瘦肉,倒入酱油腌制半小时以上备用。和好面粉后包汤团正式开始,切成1元硬币般大小的圆球,压遍放左手手心上,充分发挥右手拇指和食指的灵活度,揉捏之下便成一只茶盅状的面粉兜。

  倒入适量的馅,再填上一块腌好的瘦肉,就可以收口将整个汤团密封起来,最后的收口点留一点尖尖的“小尾巴”,既美观又保证汤团皮不破损,里面的馅不会溢出。汤团下锅后马上会沉底,用勺子轻微搅动以防粘锅,等到汤团浮起后约一分钟便熟透啦。取大碗,倒如一点酱油和味精,用筷子挑一点猪油,然后就可以从锅中捞起汤团装碗。最后撒点香葱,一口咬去满嘴留香,糍的皮,香的馅,鲜的肉……你就狼吞虎咽吧。

相关新闻

编辑: 薛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