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墩2号墓编钟(战国)
博物馆又一重磅展览来了!
记者从金华市博物馆了解到,7月26日开始,一场《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览,将在博物馆举行。
辗转2000多个春秋,跨越800多公里,湖北随州出土噩、曾两国的129件(套)珍贵文物现身金华,市博物馆将以富有创新性的展陈形式,丰富的推介活动,呈现青铜王国的饕餮盛宴,唱响礼乐文明的黄钟大吕。
这次展览有许多看点,许多文物都是第一次在浙江展出,规模和级别都是空前的。
曾侯乙尊盘(战国)
看点一:众多的国家级珍贵文物
《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览共展出129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8件、二级文物43件。
擂鼓墩2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噩中方盖鼎等绝大部分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在浙江省展出。
噩中方盖鼎(西周)
看点二:感知孔子时代的道德礼乐教化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礼乐教化。展览以详实的图文揭示了孔子推崇的“礼”和“仁”及其思想核心。
看点三:古人也是“吃货”
古人对吃也是十分讲究,不同的食物所用的盛放器物各有不同,尤其是关乎国家大事的祭祀用物。如天子所用九鼎所盛的肉食种类为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敦(duì)是用来盛放黍、稷、梁、稻等饭食的器皿;豆是高柄盘类的盛放腌菜、肉酱和调料的器皿等。
看点四:聆听2000多年前的乐声
大家耳熟能详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音律科学高度发达的物质见证。本次展览展出的擂鼓墩2号墓出土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同出一地,它由36件甬钟组合而成,形制相同、大小各异。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看点五:富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社教活动
配合《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览,市博物馆还将推出一系列活动:
菱形勾连云纹敦(duì)(战国)
1、“乐、悦、乐”少儿民乐演奏会。
报名时间:7月1日—7月15日;年龄:8—14岁。
2、亲近战国礼乐,编钟演奏参与活动。
展览时间:7月26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金华市博物馆
曾太保簋(guǐ)(西周)
【浙江新闻+】周王朝的礼乐
看展览前,先来了解一下周王朝礼乐的相关知识。
西周初年,统治者为巩固王权政治大封诸侯,成王时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通过总结、继承、完善前朝的礼法乐制,系统地建立了一套属于周王朝的完善的礼乐制度,自此,这套礼乐制将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五六百年以后,孔子提到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还赞不绝口。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并发展出以青铜鼎、钟、簋为中心的有着严格使用规范的礼器组合。因此,“礼”并非“礼貌”,“礼节”那样简单。“礼”的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以混淆。但是,一个社会只讲究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没法和谐。因此,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乐”从属于“礼”,二者却又相辅相成。
乐,是舞乐,却又不止舞乐,它是为配合贵族礼仪活动而特定的舞乐,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和政治色彩。乐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祭祀、朝聘、乡射等重要活动时,皆要奏乐舞蹈,而钟、磬之类的编悬乐器以及舞蹈队伍等,在数量等级及礼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礼”与“乐”,前者讲究差异,后者讲究同和,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社会就会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