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要闻 正文

残疾木雕大师的艺术脚注

2016-05-12 11:40:32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残疾木雕大师的艺术脚注

                            

                                             胡先民工作照。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时隔两年,高志林再回东阳时,发现师傅胡先民已经搬到了一个叫“木雕小镇”的园区,占地10亩的厂房粉墙黛瓦,一派江南风韵。前店后厂的功能区分,以一座小巧精致的园林作为过渡。于是他决定:此后就长住这里,跟着师傅好好干。他深知,恐怕走遍全中国,也难以找到如东阳这般木雕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了。

对于高志林的回归,胡先民满是欣慰——2014年,高志林提出回到山西老家时,他颇为不舍。在他看来,高志林是棵好苗子,半途中断学艺未免可惜。“现在看来,这一放手也是好事,至少让他明晰了对木雕艺术的追求目标。”他甚至和高志林调侃,“再过两年,在东阳找个姑娘,一辈子在东阳发展吧!”

从1988年开始带徒授艺至今,胡先民带出了69名弟子,其中90%是健全者。在教学相长中,他也逐渐成长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69名弟子中约三分之二从事木雕业,这让他很欣慰。

                         

                              胡先民在传授雕刻技艺。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精心指导,残疾选手摘得国际大赛奖牌

3月底,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法国落幕,东阳选手叶晓芳获得了木雕组铜牌。获悉喜讯,胡先民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表达了自己的喜悦。

8年前,胡先民在第七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银奖。因为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从2010年起开始担任国省地市职业技能竞赛木雕项目裁判,直接被中残联指定培训国际参赛选手。经东阳市残联牵线,去年下半年起,叶晓芳正式接受胡先民的系统培训。“我的弟子徐丽华是叶晓芳的朋友。徐丽华1994年就跟我学艺,出师后在我的工作室工作,现为木雕高级主管。因为这层关系,之前叶晓芳就经常到我的工作室观摩。”同是天涯沦落人,加上对木雕艺术的共同追求,胡先民每次都对叶晓芳热情相待,不吝赐教。

                                 

  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六石街道的叶晓芳代表中国参加木雕项目的角逐夺得铜牌。(资料图片)

“叶晓芳是个典型的女汉子,性格风风火火,木雕技艺基础扎实。”胡先民说,东阳木雕中女性打坯工很少见。经过观察,他发现了叶晓芳存在着技术短板:块面造型与神韵把握功力亟待加强,东阳木雕慢工出细活的精雕细刻特点让她忽略了对速度的把握。这正是比赛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除了帮助叶晓芳解决上述两大问题,胡先民还训练她的题材研读判断能力,提高其审题水平;充分调动她的想象力,对自由发挥的雕刻内容不断修改优化。整个训练中,从设计绘图到操刀雕刻,胡先民悉数示范,修正完善。

虽然大赛中,雕刻材料换成了坚硬的胡桃木,导致雕惯了软木的叶晓芳因手劲不够而以微弱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但她技艺的突飞猛进已是有目共睹。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2014年,胡先民工作室被中残联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两年来,胡先民一直在留意残疾人中的木雕好苗子,“希望能借助基地这个平台,培养出几位残疾人木雕大师,改变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印象。”

今年春节过后,在东阳市残联举行的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上,听力残疾的横店人吕万全闯入了胡先民的视野。吕万全曾经在市聋哑学校学过4年木雕,后在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电脑美术制作,毕业后求职屡屡碰壁,无奈之下去了安吉从事数据记录。但他放不下对木雕的喜爱,毅然放弃了工作,回到东阳重新就业。胡先民接纳了他,安排他从事创作资料收集工作。“因为他还不熟悉木雕流程与技术深度,功底薄弱,我就让他先负责找资料画草图的基础工作,再交给设计师细化优化。”在胡先民的教导下,吕万全快速入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采纳进入雕刻工序,他的自信心大为增强。“年轻人聪明,有悟性!”胡先民欣慰地说,吕万全参加了贵州福泉古城传统民居雕刻设计,作品极具创意。这场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创作,令年轻的弟子们大开眼界。

                                   

                                   胡先民在传授技艺,讲解知识。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谆谆善诱,为年轻人点亮木雕艺术心灯

“离开东阳一年了,不觉间有些想念。车流不息的吴宁东路,时不时传出叮叮当当声的木雕巷,还有艺海路,两边店铺琳琅满目的木雕工艺品,晚上众店都关门了,却还有一盏灯亮着,那就是胡老师工作室里的灯。许多个深夜走过,它都亮着,那是记忆里不灭的一盏灯……”

6年过去了,胡先民仍保存着江西学生余晓群写的信。2006年,余晓群由师傅带领去拜访胡先民。当时胡先民的工作室设在城区艺海路,两间小小的门面,搭出了一间六七平方米的“空中楼阁”。几张贴在玻璃上的山水画,让余晓群震撼,“线条苍劲有力,顿挫有致,山之奇峻,水之湍急,云之飘逸,人之洒脱,一一现于笔端……我心中已经把胡老师当成了偶像。”自此之后,余晓群成了胡先民工作室的常客。

“那是东阳木雕刚刚走出低谷,正在爬坡的阶段。很多年轻人喜欢这门艺术,但又难以坚持,对木雕艺术的前途很迷惘。”胡先民的工作室里,经常集聚着一批年轻木雕从业者,学习、切磋,从技艺探讨到行业探析,无所不谈。“那时候我刚好写了论文《东阳木雕危机》,就给他们传看。文中有我对行业的忧虑,也有对阻碍因素与改进思路的分析。我对他们说,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行业中人认识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余晓群就是受了此文启发,坚定了继续学艺的信念。2008年,余晓群被人忽悠去苏州传销后逃了回来。正当彷徨迷茫时,被胡先民看到并建议到工作室雕刻,从此潜心学艺。“余晓群很勤奋,我让他们每天写一篇雕刻笔记。每遇工作告一段落,他都要把雕刻笔记给我看看,让我指点。”如今的余晓群已回到老家,在江西婺源开设了木雕工作室,和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培训关系,带了许多学生,成了当地有名的艺术家。

与余晓群差不多同时期进入胡先民工作室的任光彬,也在2011年完成学艺后回到重庆老家,开设了木雕工作室。行前他给胡先民写了信:“胡老师,这几天我都在失眠,在想很多事,想起你的画,我每次看着都觉得很美,深为着迷。但我叹息,这么优美的画只能挂在小小的房间里,没有人用雕刀在木头上完美展现出来……也许这就是命运。在木雕艺术上,我虽然不能成为你麾下一名将才,但我有信心在木雕艺术上走出自己的路。”

早在2006年,胡先民就发现东阳木雕的传承队伍中外地人逐渐增多。他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其本土后继乏人让木雕艺术衰弱,不如让东阳木雕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所以,当许多同行谢绝外地人学艺时,他本着“艺术无疆界”的理念,接受外地学艺者。他的际遇,让弟子们叹息;他的才华,让弟子们钦佩;他的奋斗,更让弟子们感动——他就是最直接的励志榜样,为彷徨犹豫的学徒们点亮了心灯。

                                      

胡先民说,他寄望于木雕小镇发展壮大,为更多残疾木雕工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同一个中国梦”。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因材施教,多方联动搭建技能培训平台

指点迷津的同时,胡先民也对弟子们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进行打坯、修光、设计等培训。高志林喜欢木雕,早先自行找到原东阳木雕集团学艺,但缺乏老师指点。偶然的机会看到胡先民在教弟子雕刻,就经常跑过来“偷艺”。胡先民的爱人看到这个腼腆的孩子后就有心关照:“这么喜欢木雕啊!不如拜我丈夫作师傅吧!”于是高志林顺利地成了入室弟子,一直学艺到2014年。“在回去的这两年,经历了不少事,还是觉得师傅说得对,在东阳从事木雕艺术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今,高志林跟在胡先民身边受教,不仅能雕刻,还向设计领域挺进,成了多面手。

最让弟子们敬佩的,是胡先民骨子里不甘服输的韧劲。为了东阳木雕发展,为了残疾人就业,从2006年起,胡先民就不屈不挠地“折腾”着,屡次建言省市领导,呼吁为残疾人木雕技能培训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残疾人取得的艺术荣誉与产业贡献给予正确评价与优惠政策,更吁请政府对行业发展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在成为东阳市政协委员后,他提出了关于提升培育红木家具市场竞争力与文化品质的建议,直接促成了市里出台《关于规范发展提升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若干意见》;2014年他联合其他委员,再次聚焦产业的转型升级,促成东阳市出台《关于促进木雕红木家具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如今,胡先民已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认的精细木工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他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了职业技能尤其是残疾人的木雕技能培训。目前,经省残联牵线,他已与浙江华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初步协议,与该校联合培训残疾木雕技术人才。“当下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木雕教学与实际应用及产业发展需求脱轨,我想以自己的工作室作为培训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实训机会。残疾人是个失翼的群体,适宜的技能培训和思想引导能为他们补上缺失的翅膀。”胡先民说,他寄望于木雕小镇发展壮大,为更多残疾木雕工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同一个中国梦”。

编辑: 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