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过了“立夏”就算是进入夏季了。中医常说“春夏养阳”,入夏之后天气渐热,我们应该如何在炎热的夏季“养阳”?如何健康清凉地度过夏季?义乌市稠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龚作容副主任医师表示:“中医养生理论,讲究顺应天时,想要健康度夏可以‘凉’克之,以‘清’驱之,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力求‘清凉’。”
饮食宜清淡
龚作容表示:“夏季饮食应在保持足够能量的前提下,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保持足够的能量就是要求我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因为夏季气温高,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夏季可以通过清淡的鱼肉、瘦肉补充蛋白质。清淡、质软为主,又要求我们多吃蔬菜、减少油腻摄入,因为随着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人体内脏中的血液量减少,这都对脾胃不利,进而影响人的食欲,此时,清淡、质软的食物能增加食欲并减轻消化压力,如绿豆、米仁、番茄等都是清热除湿、健脾开胃的好食材。
但龚作容提醒:“绿豆是夏季消暑良品,但绿豆性寒凉,并不适合体质虚寒的市民食用。相比较而言,米仁性甘平且同样健脾利湿,适合绝大多数的市民用来消暑。食用方法上,市民可像煮绿豆汤一样煮米仁汤饮用;也可在煮饭、煮粥时放点米仁,煮成米仁粥和米仁饭食用。”
穿衣选浅色
穿衣戴帽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气温的升高,T恤、短裤开始流行街头。龚作容说:“夏季穿衣也有讲究。穿对了衣服不仅能带来凉爽,还能保持健康。譬如,夏天就应该选择浅颜色、棉麻质地的服装,不宜穿黑色或深蓝色的衣服。”
据了解,夏季宜穿浅色衣服最重要的原因是浅颜色能反射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有害射线,吸热慢、散热快,穿着浅色衣服更凉爽,不易中暑;相反,深色衣服吸热快、散热慢,容易使人中暑,而且对皮肤有非常大的伤害。其次,夏季人体气血外扬,脑部容易供血不足,相比较其他季节更容易疲劳,深颜色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让疲劳加剧;相反,浅色的穿着则能提振精神。
此外,针对市面上五颜六色、几近透明的防晒衣,龚作容表示:“市民在选购防晒衣时应谨慎。首先,防晒衣几近透明的质地肯定对防晒效果会有影响;其次,不透气的防晒衣,穿着后更易中暑;最后,据我所知,防晒衣尚无质检标准,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所以选购防晒衣应谨慎。”
居室宜清凉
夏天拥有非常明显的季节特征,例如昼长夜短更明显、日夜气温差异大。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因此,夏天休息也有讲究。龚作容说:“立夏节气之后白昼逐渐变长,人们也不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逐步调整作息时间,从冬天的早睡晚起,改成晚睡早起。建议在晚上11时之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并养成午时小憩片刻的习惯,可以驱除疲劳,保持精神轻松、愉快,但午休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居室方面,早晨和晚间室外气温较低,应及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而中午前后,室外气温升高,应及时紧闭门窗、拉好窗帘,将热气拒之门外。这样,既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又能保持室内环境阴凉,使人心静神安,有助于健康。等到需要开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6摄氏度以内为宜,以免得“空调病”。
出行宜清幽
人都有亲近大自然的意愿,炎炎夏季也是如此,那夏季出行应注意什么呢?龚作容表示:“夏季也应坚持出游、锻炼,但应注意避热、保湿。”
夏天出行、运动时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所以保湿是关键。出行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而运动则更讲究,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要补充水分,即使感觉不渴也要喝一点,以多次少量为宜。但需注意,运动时不宜喝太甜的饮料。
炎热的天气,不仅使人精神不振,更对皮肤有伤害,因此,夏季出行、运动,也应避热。出门旅游不宜长途跋涉,应就近寻幽,草木繁盛的园林、凉风习习的水岸、空气清新的深山,都能使人神清气爽,消除夏日疲劳。夏季运动则更要避免阳光的直射,尽量选择室内羽毛球、室内乒乓球、室内游泳等运动,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则应选在清晨或晚间,选择较清凉的水边或者绿树较多的公园等户外运动场所,避免阳光、气温造成的运动伤害。
凡注有"浙江在线金华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