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巍山镇王宅村的马红卫在相关部门签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这些年,他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成为我市的“三献”(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人员。
马红卫是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的保安,今年46岁。1996年,他在广东珠海打工时,看到街上有无偿献血车,就卷起袖子,捐献了200cc鲜血。此后,除了特殊情况外,马红卫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
近年来,马红卫还到金华、义乌等地捐献成分血。这几年,他累计无偿献血70余次,有18本献血证。
2004年,马红卫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就专程赶到杭州,让医务人员采集了自己的血样,他的有关资料输入“中华骨髓库”。这意味着一旦骨髓配型成功,他将为白血病等患者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几万至十几万分之一不等,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都面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等待期。
“等了10余年,到现在还没配型成功。”马红卫说,“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被越来越多市民认可。通过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既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又能为白血病患者带去生存希望,何乐而不为呢?”
造血干细胞采样后不久,马红卫又有了捐献人体器官的想法。“我经常看报纸和电视,对这方面的新闻比较关注。”马红卫说。不过,对于他的想法,妻子和女儿表示不能接受。
“身体是我自己的,我有权为自己做主。”当年,为了能捐献器官,马红卫还到市区的一家公证处,要求公证,但由于需家属签字,这件事没能如愿。
这些年,马红卫经常向妻子、女儿灌输捐献人体器官方面的知识:“目前需要的患者太多,但是捐献的很少,既然生命不能永恒,为什么不借助现代医学,将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呢?”
有一天,马红卫通过一家媒体认识了一名人体器官劝捐员。与劝捐员交流后,马红卫更加坚定了捐献人体器官的决心。
熟识他的人不解:“为何你年纪轻轻,身体健康,就考虑身后事?”马红卫说:“捐献器官跟年龄无关,并不是说选择捐赠,就会有‘意外’发生,这是一种观念问题,其实在国外,年纪轻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并不鲜见。”
今年3月,马红卫终于如愿填写了捐献人体器官志愿者登记表。前段时间,马红卫在相关部门签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对于他的做法,这一次,妻子和女儿没有反对。
凡注有"浙江在线金华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