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2月15日下午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消息,从今年12月底开始,我市分级诊疗政策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我市于2014年11月底出台了《义乌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那么,究竟什么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政策实行以后,又会对大家看病就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就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对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
一、什么是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就是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模式,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重危病在大医院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提倡基层首诊,由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疑难重病症患者及时转诊至二、三级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病情缓解或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及时转回基层接受康复诊疗。
二、分级诊疗总体思路是什么?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三、分级诊疗目的是什么?
通过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完善医保差别化支付制度、执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和报销政策、完善不同等级医院会诊帮扶合作机制等制度措施,建立分级诊疗模式,破解看病难、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快实现“小病、常见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目标。患者的合理、有序分流,同时可以改善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和基层医疗资源闲置的现象,达到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费用“一升一降”的效果。
四、分级诊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分级诊疗,第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医保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病员医疗费用负担。比如:参保人员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起付标准为500元,但到市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标准就调整为800元左右,市外医疗机构更高(1500元),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均比其他机构高10个百分点,且以“上转下”方式转诊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不重复做常规入院检查,取消住院报销起付线,未经中心卫生院转诊即到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者在原有基础上降低5%报销。门诊报销方面差距更大,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报销比例约为50%,其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18%。第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我市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通道,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病员时间和费用,疑难疾病需要市级专家会诊的,也能通过绿色通道提前预约,有效减少等待时间。
五、分级诊疗如何转诊?
常见病、多发病鼓励在基层就医,大病、危重症可逐级转诊。当病员在基层医院病情发展,需向上转诊时,结合自主选择和就近原则,一般首先转到各级市属医院,若病情危重,市属医院可以视病情转往杭州、金华等地上级医院,若病情趋于稳定,鼓励病员转回基层医疗机构。
凡注有"浙江在线金华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