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官方
微信
新闻热线:
0579-83931888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新闻 > 社会 正文
金华60后打造远程教育模式迎来美国第一夫人
2014年03月28日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

  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到访,成都七中“火”了。成都七中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了这位美国第一夫人的眼光呢?

  成都七中校友,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搜狗CEO王小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么“猜想”,除了因材施教的人才教育模式外,美国第一夫人可能更看重的是成都七中网校。

  王小川的猜想很快得到了证实。3月25日晚,米歇尔在其每天亲自更新的白宫网站的《访华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很高兴访问了成都七中,这是一座很特别的学校,它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中国西南的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

  鲜为人知的是,备受美国第一夫人推崇的全日制远程教育直播教学的模式设计者和运营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金华60后,王红接。

  米歇尔晒日记点赞成都七中网校吸引了她

    3月25日上午,米歇尔在成都七中通过学校的远程教育系统与温江二中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图片来自网络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米歇尔3月20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这是米歇尔第一次来中国,也是美国第一夫人首次单独正式访华。成都是此行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

  3月25日,钟情教育的美国第一夫人在成都七中音乐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的演讲。她告诉大家,她在芝加哥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长大,父亲曾在当地水厂工作。但不管家庭负担多重,父母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坚持让米歇尔和哥哥上大学。而她也始终铭记父母的付出,加倍努力学习。上高中时,她选择了一所她认为能让自己得到更好教育的公立学校,因为学校离家很远,她每天都要早起,坐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公交车上学,有时为了多学点东西,甚至早上4点半或5点就起床,“我会记起我妈妈一直告诉我的话——她说,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

  11时许,米歇尔走进成都七中远程教学协作项目高一直播班的教室。学生们正在专心上英语课,突然造访的米歇尔让大家惊喜不已。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后,米歇尔坐在了一位男同学旁边。与美国第一夫人“面对面”,大家都十分激动,争相向她发问。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两所远端学校:温江二中和仪陇中学的高一直播班的100多位同学也通过视频加入了互动。从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米歇尔对成都的印象、再到米歇尔女儿的学习问题……短短十几分钟,学生们一连抛出5个问题。米歇尔都笑着一一作答。

  此次临行北京前,米歇尔特意在白宫网站上发帖开通访华之行博客,并为之取名为《中国游记》,她对美国孩子们说,“我期待与您分享我与学生见面的故事,和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有意思的事实。我将发布每日旅行博客,包括视频及照片。我也将接受并回答来自美国孩子的提问。”

  对于成都七中之行,这位无比勤奋的美国第一夫人在当晚更新的《访华日记》中写道,“每天有超过5000名高中生在成都第七中学学习,此外,还有来自小城市和乡村的超过42000名高中生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每个教室里都有大屏幕,其他地方的学生可以通过它分享同样的课程,甚至有同样的家庭作业,许多参加这个课程的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而在第七中学得到的教育使得他们有更好的上大学的机会。”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国第一夫人对中国西部教育的深切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http://www.whitehouse.gov/issues/foreign-policy/first-lady-china-trip

  而和米歇尔一样关注中国均衡教育的一位金华人,王红接,正是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模式设计者和运营者。

  是他,心有大爱,租用卫星,“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中国西南的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把四川省城的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送进了大山深处,送进了少数民族地区。

  地道金华60后一手打造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

王红接近照

  王红接,1963年出生在浙江永康的一个干部家庭,在永康民主小学和永康中学完成了他的小学和中学学业。1979年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内燃机车专业,1983年毕业后进入大型国有企业——成都机车车辆厂,一直工作到1998年。

  说到后来的创办网校,王红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理想。他希望,总有一天可以“让优质教育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今天作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引领者,均衡教育理念的实践者,他早已走在全国前列。

  长期以来,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令人忧心:条件艰苦,交通和通讯闭塞,缺乏好的教育资源,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学生们则享受着先进的教育条件:名师授课,高水平课件,一流的教学设备等等。2001年,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目的是让好的教育资源走向民族地区。远程直播教育成为这项计划的重要手段,王红接的网校正在这时应运而生,应势而长。

  在四川省教育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落户于高新区。并从2002年9月开始,用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系统向偏远地区学校实时直播成都七中的优质课堂。王红接一手打造的这一教学模式在当时是全国首创之一。

  作为远程直播教育的探索者,网校将省城的一所所名优中小学与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结成了合作伙伴。从那时起,大山里的孩子们就都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那时起,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民族地区的一批学校,同时演绎了这样的场景:简陋的教室里,屏幕代替了黑板,同学们盯着屏幕,上面显示着当堂的教学内容。现在,在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网络里,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山西、重庆180多所学校加入其中,45600多名学生通过远程直播教学系统,实现了“异地同堂”上课。

  来自“星星”的网络授课造福边远山区

  

图片来自网络

  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独具特色的教育形态,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媒介,以远端学校异地实时共享成都七中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成都七中和远端学校四种不同角色教师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高中学生普适性和个性化教学活动。四种角色为:前端教师、把关教师、远端教师、技术教师在相同的时间,在各自的岗位开展预定的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即前端教师在把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讲授,保证教学源头的教学质量。远端教师异地全程随堂上课,配合前端教师营造同堂效果,并利用异地条件,做好同堂前后的教学活动,包括对学生课前预习管理、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及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技术教师则保证网络的畅通、教学场景采集和相关教学设备的完好。

  具体来说,在合作学校的网络直播教室里,给同学们实际上课的主要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主讲老师,他(或她)站在成都七中的教室里讲课,授课信息通过双向卫星信号传输,以视频形式同步出现在远方课堂大屏幕上的右上角。另一位老师则站在屏幕旁边,利用主讲老师讲课的间隙,补充讲解同学们还不明白的知识点。如果各地的学生想直接向七中的老师提问,没问题,网校为各地学校轮流安排了互动时间,卫星信号可以为相隔遥远的师生之间建立实时的交流通道。

  王红接和他的网校老师们,就是这样通力合作,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城区与山区的教育均衡的实现,努力地帮助着山区的孩子们,帮助孩子们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现在,借助这一网络教学模式,四川省不少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性的提升。2012年,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通过直播教学都传来了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喜讯:甘孜州康定中学的毛鑫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是恢复高考以来甘孜州本土培养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凉山州张永浩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是自1977后凉山州盐源县本土培养的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阿坝州兰易被北京大学录取,是阿坝州2005年以后第一个考上的北大的学生。

  2007年12月,在全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成都七中网校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小学品牌网络教育机构”。 11月26日在深圳召开的2013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高层专家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开幕式上向来自世界的企业和专家推介了成都七中网络课堂辐射民族地区模式,获得与会专家一致高度好评。

  截至2013年,东方闻道网校的这一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已覆盖西部地区五省一市182所学校760多个班,让45600多名学生受益。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沈颖秋 吴频频  编辑: 童晓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金华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