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名中医,浙江省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方剑乔教授在接受浙江在线健康网记者采访时说,镇痛是针灸疗法的三大主要作用之一,针灸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具有起效快,疾病谱广,整体调节效应好,副作用少等优势,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主要l绿色镇痛手段。
方剑乔教授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
现代医学镇痛原理
慢性疼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约占1/4人群不同程度地患有或曾有慢性疼痛,疼痛或将成为第五大生命指征。慢性疼痛病因复杂,诊断较模糊,治疗不够规范,普遍不够重视。正确认识疼痛,快速解决疼痛,提倡绿色镇痛是应对各种慢性疼痛的主要策略。
方剑乔教授介绍,一般常见的疼痛包括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骨关节痛等。各类疼痛均有有效的治疗及控制方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与微创两大类。
如各种癌症导致的疼痛,目前提倡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的症状、程度,提供相应的止疼及麻醉药物,能够起到良好的止疼效果。
现代医学中的镇痛药物有很多,最有效的镇痛药物是吗啡。吗啡是如何产生镇痛作用的呢?在大脑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域中,有一部分脑细胞是和疼痛有密切关系的。当这部分脑细胞遇到吗啡的分子的时候,它们就和吗啡分子结合,降低了自身传递疼痛信号的能力。
针灸可有效改善气血运行
方剑乔教授说,中医上讲,疼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而引起疼痛症状,即“不通则痛”的病机。
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了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和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刺穴位的选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现代生理解剖学概念取穴,如选用与痛源同节段或临近脊髓节段的穴位,其镇痛效果都较好,无论弱针还是强针刺激都有效;选用属于远脊髓节段穴位,一般需要强针刺激;
另一类则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经验取穴,如循经取穴或以痛为腧取穴等,如牙痛选合谷穴,也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其镇痛范围广,后效应长。
整体调整针刺改善神经递质水平
方剑乔教授说,研究证实,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镇痛原理已深入到神经细胞、电生理学和神经递质如脑腓肽等分子水平。
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有痛觉中枢外,在中枢各级水平还有“痛觉调制系统”,可抑制痛觉向中枢传递。针刺信号进入中枢系统后,激发了从脊髓、脑干到大脑各个层次许多神经元的活动,激活了机体自身的镇痛系统,使镇痛物质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分泌增加,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方教授提醒,无论现代医学止痛方法还是针灸止痛,均是在疼痛发作初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疼痛是有记忆的,疼痛久了还会引起神经变性,拖得越久,治疗起来越顽固。
凡注有"浙江在线金华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金华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