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在出席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推广研讨会”上表示,未来要从市场化、法制化两方面着手,严格乘用车燃料消耗管理,“不达标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的风险”。所以就有一批关心自主的媒体和评论人士,站出来为自主车企感到担忧了。还分析出,自主品牌的技术瓶颈会导致其难以通过未来日趋严格的汽车油耗限值。
在此,曾经在自主车企做油耗的笔者告诉大家,担忧自主车企不能通过汽车油耗限值的担心是多余的。国内主流自主车企,都有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真正有问题的企业,是那些偏专业化、偏大排量的车企。比如像媒体提到的东风裕隆、克莱斯勒这样的品牌。

比亚迪多款车型已经搭载的1.2T增压发动机
简单来说,第三阶段油耗限值的要求,是单车必须要到第二阶段油耗限值,企业平均油耗限值要达到第三阶段油耗水平。不过,第三阶段油耗不是从2012年就开始实施,而是阶段性的逐步过渡到2015年实现。其中,2012年要达到目标的109%,2013年为106%,2014年为103%,2015年年末完全达标。
比亚迪的1.2T增压发动机
所以,2012年没有达标的车企,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就存在着技术上的瓶颈。实际上,笔者2009年还在自主车企工作时,就曾经以当时的主流自主品牌油耗水平和当时的销量组成,来分析和预测自主品牌未来在油耗限值上是否存在风险,结果是比较乐观的。
未来,只要自主品牌在两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是降低发动机排量,进一步提高车企的整体油耗水平;第二是推出更多小排量的汽车产品,从整体上拉低整个车企的平均油耗水平。
吉利的1.3T增压发动机
对于第一点,现在已经有很多自主车企推出了自己的小排量发动机。最近在公告目录中,我频繁的看到比亚迪的身影。除了已经上市的1.5T之外,其新开发的1.2T增压发动机,已经搭载在诸多比亚迪的紧凑型车上,包括F3、L3、G3等车型,出现在公告目录中。这款发动机的搭载,将会对比亚迪的整体油耗水平有很大提升。
除了比亚迪,吉利也推出了1.3T增压发动机,长安、长城、华晨、海马等都有自己的1.5T增压发动机,奇瑞有自己的1.6T增压发动机,未来还会推出1.4T增压发动机。这些发动机都已经在各家车企中搭载,它们的广泛使用,对于各自的油耗水平下降也会有较大促进作用。

奇瑞的1.6T增压发动机
所以我希望呼吁,我们的媒体和评论人士,不要动不动就以个别技术实力差、规模小、产品化单一的车企,代表整个自主品牌车企阵营的水平。在这几年里,很多自主品牌的发展日新月异,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它们,评论和报道都会有失公允。看似爱自主的诸多观点,实际上都是在给消费者和用户们,灌输自主品牌技术能力仍然较差的错误意识。
另外,对于以上提到的推出更多小型车产品,不仅需要汽车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努力。近年来,我国微型车市场的销量在快速萎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车时都在选择更大的车。对此,我认为政府非常有必要出台政策进行引导,让更多高品质的微车具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样,既能节能减排,又能降低城市的拥挤压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