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爆料:2258368115 爆料热线:0579-83931888 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汽车 > 专栏评论 正文
大众全球大幅削减成本计划的得与失
2013年10月17日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

  有消息称,为应对销量下滑的压力,大众计划于今年底出台大幅度削减成本的计划,该计划将覆盖其全球所有工厂。众所周知,大众所谓的面临的销量下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但此次降成本计划,将要涵盖占其全球销量过40%的中国汽车市场,笔者认为,虽然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讲是永远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但针对于当前的市场形势,如果大众过于看重于成本的削减,特别是诸如中国这种其最为关键市场成本的削减,则其引发的结果可能并不会只有好的一面。同时,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企业计划将要出台如此大规模的削减成本的计划,无疑也会给全球其它汽车企业带来警示作用。

  不断地寻求控制成本是企业本能,大众不会也不可能例外,诸如模块化生产和简配以及车型套娃式设计的举措甚至可以称之为其生产成本控制的极致体现。

  早在2010年,就有业界批评大众为了争得2018年1000万的产销目标以及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企业,可谓“不计成本”,但实际上,对于大众所谓的“不计成本”的批评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方面,每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会不断地寻求控制成本,成本的减少直接意味着利润的增加,这完全符合商业逻辑,也不悖商业道德,作为企业的大众也不可能超越这种范畴;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大众近年推出的新车型所体现出的简配和套娃式设计等,就可以看出大众在成本控制领域的工作力度可能并不比其它企业弱到哪去。而实际上,大众所制定的到201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其是否能通过简化生产流程来降低生产成本。众所周知,大众的整车生产中以模板化著称,通过模板化的生产过程,将各个车型的零部件统一化,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大众目前所换代的车型,甚至都脱不了成本控制的干系。在简配上,部分新上市的车型虽然进行了升级和完善,但在一些不痛不痒的地方大量进行减配,以达到低成本的目标。而与此同时,套娃式的造型设计更可谓是大众将成本控制发挥到了极致的体现。

  大众在中国的成本是产品力的体现,也更是其营销力的体现,过度的消减成本,无疑将最终降低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可能会造成单车成本降低但产销规模却萎缩的得不偿失的局面。

  大众此次计划当中的削减成本举措将波及大众全球所有工厂,当然也就包括目前占大众全球产销量40%以上的中国市场。但在笔者看来,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实施消减成本的举措要慎之又慎。大众此次的削减成本计划主要是在生产领域,但在营销领域,大众在中国其实已经在实施成本削减计划。据了解,为了响应政府的《八项规定》,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已经削减了营销等领域的大量成本,所有的市场营销活动的预算都被压缩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大众近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成功,于消费者来讲,可以说是其依托其强大的产品力,但于业界知就里的人士而言,大众的成功可谓更依托其强大的营销能力。而目前,大众不仅在一些车型简配和套娃式的造型设计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诟病的同时,其在动力系统领域的大规模召回事件等,无疑都在产品力方面已经给其品牌形象的维护造成的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再继续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成本的削减,无疑将最终体现在其产品上,可能使得大众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受到进一步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营销是最接近市场的地方,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最大,企业的产品推广、品牌形象也要靠营销支持和维系。近年来,大众在营销领域所表现出的强大实力,甚至可以称之为业界的典范。但强大的营销无疑要有巨额的营销成本作为支撑,无论是大众面向市场消费者的营销也好,也无论是大众面向政府及行业、媒体等层面的公关也好。因此,在生产成本削减的同时,再大规模削减营销成本,很可能对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可能会造成单车成本实现降低的同时,产销规模却萎缩市场份额却丢失的得不偿失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大众在包括中国汽车市场在内的全球汽车市场削减成本不可厚非,但针对占其全球产销规模超过40%的中国汽车市场以及中国相对特殊的国情民情,大众在制订相关削减成本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算盘。

  在中国汽车市场可谓如日中天的大众都计划要大规模削减成本,其举措无疑将给包括中国汽车企业在内的全球其它所有汽车企业带来警示作用。

  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奥迪品牌,对于其在中国的经销商来讲,业界甚至公认其为是中国汽车市场最赚钱的经销商,但可谓如日中天的大众都开始要大规模削减成本,则不得不给国内其它汽车企业一个很大的警示作用。据了解,大众此次削减成本的初衷是因为今年大众集团的整体产销量有下滑的趋势,并预期这种下滑将在2014年持续,因此,必须依靠削减成本以保持盈利能力。因此,对于其它汽车企业来讲,第大的一个警示无疑就是今明两年包括中国汽车市场在内的市场形势是否不乐观?当然,从大众的削减成本的举措来看,其对今明两年的市场预期是不乐观的;对于其它汽车企业来讲,大众对形势的不乐观,并不代表其它汽车企业形势的不乐观,其它汽车企业应该充分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对于目前的产销形势以及明年的产销形势予以更加清晰的头脑去分析、研究和把握,并制定好相应的市场规划和策略。

来源: 腾讯汽车  作者: 周磊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