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文史记忆丨补缸匠

2021-01-06 16:57:30    来源:   特约作者 应炳富

请输入图片描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人们在盛赞他的智慧和果断的同时,也为砸了一只不错的釉陶缸而遗憾。如果缸砸了能修复那该多好?补缸匠的出现弥补了这些缺憾。 

补缸是一种专门修理破损陶制容器的手艺。过去与寻常百姓家都会有关联,尤其是与“三缸行业”(酒缸、染缸、酱缸)关系更密切。由于釉陶缸瓮在使用和运输中容易破损,过去在经济贫困的年代,一只陶缸有裂纹,破损了扔掉可惜,尤其是“三缸”业主,破损的陶缸数量多,更觉得扔不起,于是就有人想方设法把破损的陶缸瓮修补起来重新用。会动脑、手巧的就成了专门替人修补陶缸的补缸匠。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从事补缸的工匠在百工中为数不多,一般补缸匠很多是由酿酒厂的酿酒师傅、酱坊或染坊里的师傅兼的,在规模较大的“三缸”企业中才会有专职的补缸匠。  

这次走访有幸遇到了曾在金华酒厂从事补缸,现在在临江横路荡村酿酒的徐广基。徐广基父亲徐盛潘,是金华补缸匠中有几十年经历的老手。原先在婺城区临江陶瓷厂带着徐广基兄弟俩补缸,后来金华酒厂补缸的活计多,几次三番让人来请,他又带着两个儿子到金华酒厂补缸,后来因父亲徐盛潘身体不好,回家养病,哥哥也生病不干了,就剩徐广基一直在酒厂干到“文化大革命”。那时徐广基已经是“龙头师傅”了。补缸行中负责上铁砂的师傅是掌握关键技术的,大家称是“龙头师傅”。一般看补缸师傅的手艺如何,主要是看这么几点:一是“开路”功夫如何?“开路”就是判断缸瓮破损位置,裂缝走向和上铁砂的沟腔开凿得是否准确,美观;二是釟钉铁嵌条折弯,嵌卡是否紧凑合缝,平整妥帖;三是铁砂加适量盐水稀稠度调得是否恰当,嵌缝填补得是否严实平整,多余的流出沟外的铁砂是否及时清理干净;四是砻糠灰(草 木灰)吸附铁砂析出的水分效果是否得当。上述工序完成后并不能大功告成,要观察补缝变化情况,注意适时加水,跟浇筑水泥地面一样,要做好保养工作,一般补缝成型后要保养10天,才算完工。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补缸,缸有裂缝者,先用竹篾箍定,烈日下晒,缝令干。用沥青火熔涂之,入缝内令满,更用火略烘涂开。水不渗漏,胜于油灰。”因为沥青日久易氧化脱落,他们一般不用这种法子。 

补缸匠的手艺好差,补出来的缸一眼就能辨认,手艺好的补出来的是缸瓮既卖相好,又牢固,像手巧的媳妇补出的衣裤,补钉既平整又好看。 

这是一口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酒缸,虽几经修复,补钉累累,但仍使其既保留了岁月留下的沧桑感,又使其一直发挥使用价值20余年。

请输入图片描述

补缸匠跟其他手艺人不一样,工具极其简单。一把剁斧,说是斧,无非形状像斧,实际不起斩、劈的作用,主要是供补缸匠夹在两腿间当折弯和斩截制作釟钉铁条的砧铁;一把小铁锤,一支凿子,是用来凿补缝,供嵌釟钉和填黏结料的;一根供做釟钉的铁条(铁条不能用碳钢的,要低碳的铁条)。铁条一般是一厘米左右宽,3 毫米左右厚,是用来加固补好后的缸不变型;补缸匠根据裂缝大小现场制作釟钉。釟钉制作是补缸匠把剁斧的刃口朝上,夹在腿上当砧子,把钳钉铁条放在剁斧上用锤子把铁条折弯,然后对好补缝的长短在剁斧上把所需的铁条截断、折弯后嵌入补缝,几乎严丝合缝。

听广基师傅说,现在科技进步了,补缸也方便多了。好多缸采用环氧树脂补缸,既省时,又省成本。(听广基师傅说,用沥青补缸没有他们原来用铁砂调盐水的办法好)这一幅照片就是用环氧树脂修补的陶缸。 

虽然现在一些特殊的缸瓮破损还会用到老方法修补,但毕竟新技术、新材料的优越性是无法拒绝的,更何况现代生活的需求,用不锈钢做容器器皿越来越普及,传统陶器的容器势必日益减少,“补缸匠”也将作为历史的记号载入史册,与我们渐行渐远。

【后记】“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值班编辑:何贤君

值班主编:杜羽丰

编辑: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