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235丨东阳解放初期的疫病防治工作

2020-03-02 17:06:4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解放前,东阳卫生事业落后,缺乏防治措施,地方病、传染病等疫病肆虐城乡,时疫屡发,危害深重。虽有有识之士追索病源,积极防治,但毕竟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生活在贫病之中。解放后,党和政府即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加强疫病防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

  1949年初,东阳县内唯一的卫生机构——县卫生院,只有4名医务人员。1949年5月东阳解放,中共东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接管旧县卫生院时只剩1名医务人员,其他均为个体行医者。1950年,在党和政府号召下,湖溪5名个体医生组建湖溪联合诊所,后其他地方个体医务人员也开始组建诊所。1952年9月,建立县人民政府卫生科,开始兴办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湖溪、巍山、玉山等区卫生所和吴宁城市妇幼保健站,成立县医疗工作者协会,有会员738人。1952年底,全县卫生机构有医务人员96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0.28人。

  此后,在卫生事业上,东阳县委和县政府加强爱国卫生运动、防病治病和医疗卫生职工队伍建设,走“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的道路,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1953年3月,县委将县卫生委员会改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1954年,全县卫生防疫机制逐步建立,县卫生院防保股负责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等防疫工作。1955年12月,成立县爱卫会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1960年麻雀改为臭虫)指挥部,领导群众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破除陋习,改善环境,讲究卫生,消灭疾病。1956年5月,成立县卫生防疫站,具体负责全县疫情管理工作。是年,全县在接种牛痘、霍乱、鼠疫、白喉等疫苗、菌苗的基础上,开始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解放初期东阳防治疫病工作档案

鼠疫的防范与治理

  东阳是抗战时期日军施放细菌武器的鼠疫流行区,疫情严重。1950年4至5月间,东阳的虎鹿、蔡宅和歌山等地发现疑似鼠疫病人,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卫生院和华东防治大队工作队前往调查、解剖和培养鼠疫杆菌,建立县鼠疫防治组,组织灭鼠灭蚤、预防注射、检索疫源,以预防鼠疫流行。1952年4月,建立东阳县防疫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设宣传、防疫、总务和办公室,统筹协调爱国卫生和防病治病工作。区乡也建立相应机构,行政村建立卫生小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成立防疫委员会或卫生小组。全县共有各级卫生防疫组织机构883个,共举办训练班8期,参训学员2964人。大力开展以灭鼠防疫为中心的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发动群众灭蚊、灭蝇、捕鼠、修挖水井、填平洼地、疏通沟渠、清除垃圾、搞好饮食卫生、保护水源;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月、突击月活动,制定爱国卫生公约,组织检查评比和竞赛;普种牛痘,接种鼠疫、霍乱、四联(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炭疽)等疫苗。至1952年9月,东阳新建和改良水井656口,疏通水沟119047米,填平积水洼地1113平方米,清理垃圾13499吨。全年免费接种牛痘231581人,接种霍乱、鼠疫、四联等疫苗776637人次。乡村卫生工作逐步转入经常化,疫情得到控制,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初步改善。1952年底扑灭了鼠疫和霍乱,消灭了天花,降低了伤寒、痢疾、麻疹、乙脑、流脑和白喉等流行病的发病率。

1953年,东阳县政府下发《为本县部分地区群众剥食疫畜皮肉发生死人及扩大疫情的通报》

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灭疾病工作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群众运动的开展,东阳县委根据上级部署,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移风易俗,相信科学,爱护清洁,讲究卫生。为征服疾病和消灭“四害”,各地大力加强人民公社和工矿事业单位的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卫生知识水平,加强水源和人畜粪便等管理,消除蚊蝇滋生地,降低蚊蝇密度,积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取得较显著效果。

  1958年,东阳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把除“四害”、讲卫生、灭疾病工作当作一项中心任务,常抓不懈。是年12月5日,印发《关于做好劳动生活福利工作的规定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卫生工作,除尽“五害”(在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四害”之外,增加了蟑螂或臭虫),“四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性病),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据统计,1959年东阳共灭老鼠304万只、麻雀91万多只、苍蝇11376公斤、蚊子1353公斤,积阴沟泥等卫生肥8249万担,土埋钉螺628600平方米,创建卫生村242个。全县治疗钩虫病人22万余名,吸血虫病人6000余名,疟疾病人2万余名,使一些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1961年,全县接种天花、鼠疫、百日咳、白喉、伤寒等疫苗、菌苗24万多人次。1962年,以防治霍乱为重点,接种霍乱菌苗达38万人次。1963年6月,再次成立鼠疫工作组,对历史疫源地进行探索调查,历时78天,在14个历史流行村灭鼠4234只。是年,东阳接种、注射霍乱、鼠疫、天花等菌苗55万多人次。在此期间,东阳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地方病、传染病展开普查,全面进行预防接种,使许多患病群众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解放初期,东阳疫病消毒工作宣传画

  (感谢中共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图文资料)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