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233丨金华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

2020-02-17 17:22:4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地方性慢性病,俗称“鼓胀病”、“大肚子病”。血吸虫病在金华流行有300多年,患者以农村中青壮年占多数,疫情严重时,田地荒芜,人口减少,甚至绝代绝户。金华是浙江省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地区之一。据1955年调查,金华患血吸虫病的有15万人,150万群众直接受到威胁。武义、金华、兰溪等县流行情况非常严重,如金华县有血吸虫病人5.67万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发现钉螺,面积81.83万平方米,16个乡为严重流行区。东阳、义乌、汤溪、浦江、永康等县和金华市(县级)的疫情发展也较快。血吸虫病疫情最严重县有90%的乡流行,严重的乡患病人数在50%以上。

  1952年,省血吸虫病防疫大队在金华县双峰乡开展防治试点。随后,指导和帮助兰溪、义乌、武义等县开展查螺灭病,全专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始逐步展开。

  1955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部分省委书记会议上,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同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12月18日,中共浙江省第五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共浙江省委消灭血吸虫病及逐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决定的决议》,提出在七年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一、完成中央提出的“一年准备”任务

  加强了组织建设。金华专区和各县都建立了人民政府卫生科、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贯彻执行“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各乡(管理区)也相继建立联合诊所,陆续新建医院、妇幼保健所、卫生防疫站、卫生学校、药品检验所等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改良原有锑剂疗法取得了成功。在治疗方法上,金华第一医院(现金华市中心医院)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小组,对如何在安全的基础上缩短锑剂治疗的疗程进行了研究,以期减少病患的痛苦。到1956年6月,金华第一医院的用酒石酸锑剂3日疗法和中草药芜花根、腹水草、十枣元、红芽大戟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试验取得成功。下半年,全地区推广了“锑剂三日疗法”,全年治疗了1万多名血吸虫病患者。

  采取“二管一灭”的预防工作。即管理粪便,管理水源、饮水,扑灭钉螺的预防工作。到1956年3月底止,管粪工作已在188个乡镇,1228个村开展起来,其中20个乡镇,373个村基本建立了经常管理制度;管水工作也在32个乡136个村逐步开展起来。一些乡镇还摸索出了堆肥灭螺、实物诱螺等各种实用的灭螺方法,土埋钉螺349万多平方米。到10月底,各县基本完成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划清了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全专区有207个乡为流行区,输入乡101个。金华、兰溪、义乌、诸暨、常山、龙游等县选出了一个乡,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树立了榜样,做出了经验,基本完成了中央提出的“一年准备”的任务。

血吸虫病防治动员大会

二、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但是,由于受到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金华防治血吸虫病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1957年初,专区各医疗机构对全专区154万人进行抗原皮内试验,27万余人呈阳性,其中,金华等县平均阳性率在20%到30%。全专区发现有疫病传染载体钉螺且流行血吸虫病的乡207个,有流行疫病但未发现钉螺或有钉螺但未流行疫病的乡140个,两类地区人口占全专区总人口的70%左右,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十分艰巨。

  1957年1月17日,地委部署在全专区开展群众性的消灭血吸虫病运动。地委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要求各地把2月作为血防运动突击月,发动群众开展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的防治工作。5月,地委接连召开三次全专区血防工作会议,明确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制度,要求各县血防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血防工作;各县血防办公室配备2至3名专职干部,每月按旬向专署血防办公室呈送书面简报。随后,各县进行血吸虫病的防治试点,取得了在试点乡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验。金华第一医院等单位还为全省赶制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口服锑剂肠溶胶囊丸5万粒。由于在金华专区推广“口服锑剂疗法”和“锑剂三日疗法”效果显著,金华第一医院受到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嘉奖。“锑剂三日疗法”更是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伊拉克等国家都曾来求血防资料,以便用于当地血吸虫病的防治。

  按照地委关于血防工作的要求,各血防领导小组和有关单位着手进行全专区血吸虫病患者和钉螺的普查工作,划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和非流行区。消灭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是阻断血吸虫病流行、杜绝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环节。1957年底,地委血防领导小组提出消灭钉螺的综合措施,在全专区逐步开展粪便和水源的管理工作,从源头剿灭钉螺。金华疫区的钉螺,主要孳生在田、河、溪、沟、渠、塘等一些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地委血防领导小组要求,趁冬季农业生产相对比较空闲,杂草枯萎,容易发现钉螺的时节,以乡为单位开展除灭钉螺运动。为此,各乡都制订了灭钉螺计划,各个农业社或自然村划分包干区块,按照“限期消灭,逐块切断”的方针,用土埋、药除、火烧等方法逐步灭除钉螺。同时,各地加强饮用水源和粪便管理,提倡保护饮用水、修井打井、输引山泉水、建家庭滤沙池、分塘饮用水等;发动群众拆除沿河、塘等水系的露天粪缸,实行以自然村为单位,小型集中,专人管理,并严格管控人畜新粪便下田。

  1958年春,蛰伏的血吸虫病集中暴发,据统计,全专区14个县(市)的 203个乡病疫流行,患病人数达27万人左右,受到感染威胁的人口近270万,晚期病人不仅大部分丧失了劳动力,并且受到死亡的威胁,患病的儿童影响发育,患病的妇女多不能生育。在病区普遍出现人口减少、生产下降的严重情况。2月27日,地委发出《关于一年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再次部署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地委决定采取坚决措施,突击一年,在全专区范围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各地贯彻地委指示,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流行地区乡以上各级党组织建立除害灭病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党委书记或委员专人负责,实行积极防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措施,各部门配合协同开展防治工作:查治血吸虫病人,除专业医疗机构继续收治病人外,还组织医疗队下乡进行巡回驻村治疗,并在全专区积极推广“锑剂三日疗法”。兽医部门负责有病的家畜(牛、猪等)的治愈工作。

  同时,各血防领导小组在流行疫区开展广泛深入的除害灭病宣传。如将毛泽东《送瘟神》诗篇、血吸虫生活史、消灭血吸虫病标语口号、血防工作有关制度等上墙宣传;组织各种宣传队下乡,编排文艺节目巡回演出,利用科教影片、图片展览等形式开展宣传,向疫区干部群众进行血防工作长期性、经常性和科学性的“三性”教育;向中小学生普遍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教育。卫生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将各地防治先进经验汇编成册,发到各个疫病流行乡的农业社。各地利用各种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送瘟神”战略思想,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使血防工作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当时出的宣传画报

  为进一步推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8年3月3日,地委发出《关于限期消灭病害的规划》《关于1958年除害灭病工作计划要点》,提出金华专区一年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为实现规划要求,县、区、乡、社各级党组织都把卫生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建立了除害灭病和妇幼保健工作领导小组(行政上成立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确定一位副书记或常委具体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

  经过努力,金华专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958年8月12日,地委、专署发出通知,开展全专区血防综合验收工作。经过检查验收,地委血防领导小组于8月21日向地委作出《关于当前血防工作情况和预防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金华专区13个流行县要全部达到省颁布的“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且提出在1959年底前实现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地委对此作出批示,指出消灭血吸虫病必须乘胜追击、反复治疗才能彻底消灭,要求各县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防治经验,切实研究,妥善安排,保证运动彻底胜利。到1958年11月底,全专区清理1779万平方米钉螺孳生区域,达到中共中央和省制订的一级无螺标准(即在钉螺分布面积内18平方米不超过二只钉螺)目标;治疗血吸虫病10.9万多人,钩虫病80万人。

上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疫区的全民灭螺

  在六十年代初期,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治愈率达到了91%以上。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地区血防工作趋于停顿,致使疫情重新回升。

三、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消灭血吸虫病是一场改造自然、消灭病害的持续反复的艰苦斗争。经过多年的、持续的努力,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可喜效果。1978年10月,全地区有螺面积减少到140万平方米,同时,大范围治疗血吸虫病人,进行丝虫病、钩虫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1982年,浦江县成为全地区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县(后称传播阻断标准,下同)。1987年、1989年、1990年,义乌、武义、永康等县先后实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2年6月,金华市区(原婺城区)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启动。1994年,兰溪、东阳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5年,金华县、婺城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7年,金华市政府投入380万元,对安地水库、苏孟中干渠实施灭螺环境改造,环改灭螺3.6万平方米。至1998年,全市共查病130241人,治疗4136人;査牛2458头(次),化疗牛316头(次);查螺面积1368万平方米,灭螺面积44万平方米。几年来,采取灭螺和化疗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收到良好的效果,未查出本地粪检阳性者,也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畜),活螺密度较1992年下降67.5%,防治成果巩固。200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安地水库灌区项目东、西干渠环境改造,总投资2485万元,灭螺20万平方米。截止2005年底,全市尚有钉螺面积18.83万平方米,已灭螺面17.65万平方米。未査出阳性钉螺和新感染病人。

  (图文供稿: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