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197丨走进浙江金华第一中学·璀璨人才(上)

2019-06-10 17:12:03    来源:   

微信图片_20190610171004.jpg

  【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百年金中,人才蔚起,代有名人。截止2018年,金华一中为国家培养了44909名毕业生。在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18人,各类专家、知名人士近6000人,如我国新闻学创始人邵飘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著名史学家吴晗、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诗坛泰斗艾青、革命烈士钱兆鹏等等。金华一中校友遍布海内外众多领域,可谓蔚为大观、璀璨夺目。他们是金华一中的骄傲,也是金华的荣光!本栏目选取部分金一中校友,分两期予以介绍。

  冯泽芳(1899-1959),义乌人。著名棉花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学部委员。1913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校。其在大学期间间发表论文《中棉之形态及其分类》,奠定了中国境内亚洲棉分类的基础。后考取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亚洲棉与美洲棉杂种之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研究》,从染色体解开了中棉与美棉种间杂交很难成功及杂交成的第一代皆不育之谜,引起国际植物学界的关注。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和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学部委员。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为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首任所长。毕生从事棉花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把科学技术带进棉花生产的地头田间,使我国的棉花产量和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关于中国棉区划分的研究和划分至今仍在沿用。专著有《中国棉作学》等多部。

  朱壬葆(1909-1987),金华人。著名生理学家、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系中国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一级研究员,总后勤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荣誉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组长。《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1922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1936年考取留英公费生出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参加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筹建,任军事科学院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系研究员兼系主任。195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防原研究所,他领衔研究对原子武器的医学防护,成为我军“三防”医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我国研究放射性医学的先驱之一。1964年10月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制高效低毒抗辐射药物,研制了我国第一代防辐射药物。1970年深秋,投入对造血干细胞的性能及体外培养和体外造血的实验研究,成了我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开创者。1980年11月他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86年获全国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微信图片_20190610171007.jpg

毛泽东接见朱壬葆


  李正武 (1916-2013),东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省立金华中学。194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时,考取留美公费生,次年进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研究生。195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核物理实验室研究员。1955年9月,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同钱学森一起回国,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在轻原子核反应方面完成多项实验研究,对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作出当时最精确的实验测定。为中国第一台2.5兆电子静电加速器的主要研制者、高能加速器早期方案的主要制订者。1984年9月,领导研究成功“中国环流器一号”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使中国跨入国际核聚变研究的先进行列。先后担任二机部585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理事长。1986年至1990年率团分别参加在北京和华盛顿召开的第11届、第13届国际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研究会。由于在核物理研究和核工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微信图片_20190610171008.jpg

江泽民与李正武亲切交谈


  陈士橹(1920-2016),东阳人。1940年金华中学毕业。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航空系,1945年清华大学毕业。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获副博士学位。1959年任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1987年西北工业大学建立航天工程学院,任名誉院长。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科学分支。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新颖的分析方法,成果达到国际水平。主持的飞行力学学科点,在国务院学位办1992年学科评估中,获27个学科点全国总分第一。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多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部级二等奖6项;作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飞行力学博士、硕士30余名。

  黄文虎1926年出生,永康人。机械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始,先后就读于省立金华中学的小学、初中、高中部,1945年高中毕业。长期从事航天动力学和振动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及飞行器结构强度与动力学的教学工作。在振动工程、动力学与控制及故障诊断等方面,解决了国内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性科技问题。针对高速旋转机械以及空间飞行器等设备故障诊断,开发了多套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装置,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针对我国航天器和工业机器人,发展了多柔性体系动力学;研制了带挠性太阳能帆板三轴稳定卫星动力学与控制应用软件。在弹性动力学研究中对大扰动、非曲性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重点学科“一般力与力学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出版专著5部,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培养博士生50余人。

  金国章(1927-2019),永康人。神经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至1947年在金华中学就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曾获得国家新产品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80年起任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我国从事脑内多巴胺神经药理学研究最早、最有成就的学者。发表论文130多篇,撰写《中药延胡索研究中的新发现》、《脑内多巴胺生物医学》等专著。

  韩济生1928年出生,萧山人。1941~1942年在省立金华中学读初中。他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系统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镇痛和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良好效果。1983~1993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首届国际中医药学(针灸学)大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生命科学科技进步奖”。1996年获“首届广州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1998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理事会医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还担任《生理科学进展》、《中国疼痛医学》主编,《神经科学》副主编,《国际神经科学杂志》等刊编委。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中枢神经介质概论》、《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神经科学纲要》等著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各类奖13次。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现任世界卫生组织科学顾问。获国际脑研究组织与美国神经科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杰出神经科学工作者奖学金”,被选为瑞典德隆皇家学会国际委员,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教育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分会主任委员,国际麻醉性药物研究学会(INRC)执委会委员。

  徐更光(1932-2015),东阳人。著名兵器工业爆炸技术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从东阳中学转入金华中学。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炸药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爆炸理论及应用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先后研制成功高能炸药、高威力炸药、特种炸药等11种,为我国兵器弹药、炸药准备、装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及部委级奖9项。先后获“国务院国防工业系统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钟群鹏1934年出生,上虞人。1952年金华中学毕业。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6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常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失效分析和预测预防研究所所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加拿大失效分析和预防培训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组合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失效分析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工程失效分析预防中心主任。为我国失效分析和预测预防的首席科学家。撰写教材和专著24部,发表论文140多篇,参与500多起非自然灾害的事故处理,为我国减少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先后获部级以上的奖励11项。

  龚晓南1944年出生,金华人。1961年秋,金华一中毕业。1984年获博士学位。1986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Karlsruhe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9年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主任、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1978年来,研究土力学、地基处理、复合地基等。还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就自编教材开设了土塑性力学研究生课程。几年来开设高等土力学等5门研究生课程,其课程教材均已正式出版。已培养硕士38名、博士40名、接收博士后6人、国内访问学者4人。已出版著作(包括参编)20部,发表刊物论文161篇,论文集论文127篇,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并筹建“土木科技馆”,发起设立了“浙江大学土木工程教育基金会”。

微信图片_20190610171011.jpg

《金中名人》封面

微信图片_20190610171019.jpg

《金中名人》目录


  (衷心感谢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提供图文资料)

微信图片_20190610171021.jpg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