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社科视窗·循迹溯源学思想⑭丨“从种植一棵草到药香飘万家”的共富之路——磐安县宅口村“循迹溯源”调研纪实

2023-12-31 08:46:45    来源: 潮新闻   特约作者 邹学铖 周婧雯

请输入图片描述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根据金华市委统一部署,金华市社科联会同金华市委党校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沿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走访过金华的14个村开展调研,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华足迹和殷殷嘱托、全景展现20年来的发展蝶变,提炼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对策路径。从12月15日起,社科视窗开设《循迹溯源学思想》栏目,集中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旨在帮助大家深刻学习领悟,把握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凝聚起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宅口村是磐安县“江南药镇”的核心地块,位于县城西南方向18公里处,距诸永高速磐安互通和杭温高铁磐安站(在建)约5公里,交通便利。该村素有“五都中心”之称,与东阳、永康等周边5县(市)来往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现建有长三角区域设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浙八味”药材城,已入驻中药材经营户500多家,注册中药材个体户和经营企业4533家。全村现辖16个村民小组,共623户1591人,其中党员74人,90%以上劳动力从事中药材相关产业。江南药镇是全省唯一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宅口村乘势而起,靠着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摇身一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2022年,宅口村集体收入达140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

宅口村鸟瞰图

一、习近平同志调研宅口村情况

2003年6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宅口村调研党建工作。在宅口村的苦槠树下,习近平同志一行下车,时任宅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家仁等人主动上前,向他介绍起宅口村发展情况。听到村里为了保护这棵六百多年的苦槠树专门调整了规划,习近平同志连连点头称赞。随后,习近平同志一路步行至宅口村综合楼会议室,与磐安县部分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老干部进行座谈,认真倾听党员代表们的发言,亲切交流,了解宅口村新农村建设和药材市场发展情况。会上,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磐安生态富县的路子是对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浙八味’中‘磐五味’占了五席,中药材产业是‘生态富县’的重要依托,磐安要致力于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建设”。宅口村村民陈红当天在门口旁听了座谈会,她激动地说:“领导这番话说的太对了,我回去就把自家的地换种成中药材。”

宅口村党群服务中心

二、宅口村中药材产业发展历程及成效

2003年6月12日是宅口村全村人民最难忘的一天,像陈红一样把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听在心里、付诸行动的村民不在少数。20年来,他们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发展中药材产业,把最大优势变为发展胜势,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样板村,真正实现“药材”变“钱财”,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一)聚焦质量兴药,建强中药材产业种植链。宅口村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宅口村一直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着力点。但少数药农为提高产量盲目引进外地高产品种,过度使用化肥、膨大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药材的道地性。药材品质差、价格低导致不少村民抛荒药田,前往永康、义乌等周边县市打工赚钱。据宅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梦笔回忆,在习近平同志来村调研前的一段时间,村内中药材种植人数和种植面积是呈逐渐萎缩和下降趋势的。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后,磐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振兴政策和措施,宅口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厚植中药材种植优势。

一是优化品种选育。宅口村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药农经验丰富。但过去药农们各自为战,种植药材主要靠经验和偏好,药材品种杂,药田管理难,产出质量参差不齐。为此,宅口村主动与磐安县中药材部门合作,以全县开展药用资源普查为契机,全面分析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与本地药用资源大数据图谱对比,确定本村最适宜种植且市场前景广泛的两类药材:贝母与元胡。经过党员干部的积极引导,宅口村药农逐渐换种贝母、元胡,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村贝母、元胡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量3000余吨,产值1亿元以上,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

专家指导宅口村药农选育药材

二是加强标准种植。近年来,宅口村积极探索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方式,加大土地流转和置换力度,小田变大田,逐步实现“从粗放式种植到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种植”的提升。同时,积极与县内中药材种植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建设,即“统一种子、统一化肥、统一种植”,着力提升本土药材整体品质。在村两委的鼓励下,药农们主动到周边县市承包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提高宅口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目前,宅口村药农们在县外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余亩,约占种植总面积的65%。

新渥街道GAP基地签约仪式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宅口村持续加大生态种植宣传力度,严格要求药农依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采用无烟草木灰、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同时,积极推行林下、林间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模式,帮助自愿纳入质量追溯体系的药农申请财政补助,从源头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相关数据显示,宅口村按照新标准种植生产的贝母品质得到明显提升,贝母素含量均在0.1%以上,最高可达0.181%,而采用传统种植模式的贝母素含量一般只有0.09%左右。

(二)聚焦平台支撑,完善中药材产业营销链。中药材素有“药疯子”之称,药价波动大,有“种多了是柴,种少了是财”一说。宅口村中药材种植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具有个体分散、生产规模小、种植模式粗放、产业集中度低等特征,更易出现盲目种植,造成无效供给,引发无序竞争,导致收益下降。习近平同志20年前到宅口村调研时就非常关心药价变化大的问题,担心药价回落时农民损失大,因此提出建议“要致力于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建设,生产基地要扶优、扶强,购销户要与药农建立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2005年,磐安县委县政府决心扩建中药材市场,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陈家仁立即向上争取将药材市场落户宅口村,并与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最终为药材市场建设征得342亩土地。2009年“浙八味”药材城开业,2015年“江南药镇”开建,宅口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正式迈入新阶段。

一是强化市场营销。宅口村紧抓“江南药镇”发展机遇,积极开展药材经销商培训,鼓励本地中药材个体户和经营企业入驻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中药材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目前,宅口村已有30余位中药材经营户入驻“浙八味”市场,其中有不少人是专门从外地回乡从事中药材销售行业。家门口办市场,宅口村的药农们再也不用背着药材走南闯北地去吆喝,“让3000‘赶药大军’在家门口做生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同时,宅口村还依托药博会和农贸集市等平台,大力发展中药材展会经济和地摊经济,积极向外来经销商推介,进一步扩大宅口村在浙产道地药材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宅口村中药材价格较市场平均价格高10%以上,尤其是2023年该村贝母价格更是达到了140元每公斤,较往年价格高2倍。

宅口村中药材经营户入驻“浙八味”市场

二是创新网络营销。依托“江南药镇”平台,宅口村大力推进“互联网+中药材营销”模式,主动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大健康思维运用到中药材的产销推介中,探索电子商务、网红带货等新型营销手段,鼓励和支持药农、经营户入驻淘宝、微信、抖音等垂直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消费者覆盖面。宅口村多次从杭州、义乌等地邀请直播营销达人,先后开展药乡电商培训23次,累计参训人次达300余人。2021年12月,宅口村中药材经营户首次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短短两个小时,就成交订单200余笔,成交额累计达4万余元。

(三)聚焦高质发展,延伸中药材产业价值链。宅口村依托“江南药镇”平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地药农的收入水平。但由于缺乏深加工技术,宅口村中药材仍处于产业链条的中下游,市场价格波动给药农带来的收益风险仍较大。2020年3月,磐安县为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高质发展,专门成立了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宅口村积极主动对接,多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实地“把脉问诊”,想方设法提升宅口村中药材产业价值含量。

一是推进精深加工。宅口村主动融入中药材产业发展智慧大脑,强化中药材产业发展数字赋能,逐步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检测、追溯等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与县金融部门合作,打造“浙里担·药材快贷”金融产品,着力解决药农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支持和鼓励改进传统家庭作坊式加工技艺。此外,宅口村搭乘本地龙头药企共享车间、共享仓储、共享检测等创新工作机制的“东风”,推动本地中药材产业向精加工、深加工发展,形成了从原药到制药的产业链闭环。目前,宅口村已全面实现中药材无硫化炮制,并加配了中药材冷链仓储设施,逐步建立起本地中药材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例如,近期宅口村不少药农在价格高点出售了冷藏的2022年产浙贝母,获得了高额种植收益。

中药材产业大脑

共享车间

二是推进融合发展。宅口村在扩大中药材种植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本地药农致富路径。大力发展“+共享农屋”。2003年以来,宅口村先后4次大规模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和景观提升工程,持续改善提升了人居环境,但同时房屋空置问题也应运而生。为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宅口村借助“江南药镇”平台优势,大力实施“共享农屋”计划,主动招揽省内外中药材经营户前来宅口村住宿、考察和旅游,有效带动当地民宿产业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宅口村有100余家“共享农屋”,每家每年可增收5-20万元。大力发展“+药香月嫂”。宅口村依托本地中药材资源和优势,着眼于蓬勃发展的月嫂市场,主动与县人社、妇联、中医院等部门合作,邀请专家对待业妇女进行中医保健、母婴护理、小儿推拿等技能培训,打造“药香月嫂”品牌,通过考核的月嫂可被推介至东阳市妇保院及全省二甲以上医院专业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工作环境更加稳定。2020年以来,宅口村已牵头开展相关培训13场次,累计培训200余人次,其中部分月嫂已走向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月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

7宅口村“药乡月嫂”技能培训

三、宅口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兴村先兴产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有了产业,乡村才会有人气,振兴也才会有底气,宅口村亦是如此。宅口村虽有种植中药材历史传统,但是一直未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萎缩状态,村民多选择外出打工,一度成为“空心村”。直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宅口村调研,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后,磐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中药材产业振兴办(现为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振兴政策,中药产业逐渐成为宅口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重要指示,宅口村紧紧抓住“浙八味”药材城和“江南药镇”建设的历史机遇,获得了一系列产业振兴的政策支持和机构部门的专业指导,成功实现了中药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变,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五番,成了远近闻名的样板村。因此,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本地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二)优村先优生态。生态环境是共同富裕的“底色”,与城市相比,生态环境是农村地区的最大优势也可能是唯一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是未来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路径。众所周知,中药材生长环境苛刻,需要特定的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宅口村能够长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得益于磐安数十年如一日对美丽生态环境的坚守。实际上,磐安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走过一段弯路,1983年刚复县时,由于观念陈旧,我们的百姓还习惯于“靠山吃山”,过度砍伐森林,开山开到尖,种田种到边……当时的宅口村亦是如此,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村子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包括药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药价下跌、种植面积萎缩等。直到2000年,磐安正式提出“生态富县”战略,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自此,磐安的生态环境日渐恢复,宅口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由田地经济向林下经济拓展,本地药农收入显著增加。宅口村的生动实践证明了生态是可以“富县”的,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因此,推动乡村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首要前提。当然,优美生态环境环境只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并不是所有生态环境良好的村庄都能实现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优势!

(三)振村先振组织。宅口村能够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和一群有担当敢拼搏的党员干部。正是在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下,一步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振兴发展的典型。例如,2005年,“浙八味”药材城(第四代中药材市场)选址于宅口村西南,但因征收土地过多遭到村民的一致反对,又是宅口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到70多户村民家里作动员,最终成功地将发展的机遇留在了家门口。因此,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要重点选好基层党建带头人,着力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带领广大农民实现振兴发展。一是优中选优。通过对所辖村庄长期的考察,挑选出优秀的领导型人才担任村庄振兴领头羊。二是引才回乡。注重乡贤作用,梳理本籍在外人才,建立联谊机制,千方百计引才回乡,助力故乡振兴发展。三是强化现有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第一书记”选派为载体,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政治素质好、带领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等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建领导班子。

(四)富村先富脑袋。宅口村是“无交通优势、无工业基础、无资源优势”的三无村庄,能够实现产业振兴发展,主要是源于一群具有卓越眼光和敢打敢拼的“领头羊”式村干部以及具有开放视野和思想先进的村民。事实上,宅口村周边也有几个发展环境较为相似的村庄,但是都未能实现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大部分村民思想较为保守,仍然坚守着传统的粮食种植农业,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从而错失发展良机。不同于西方动辄数十公顷的大农场模式,中国的农业是仅有数亩土地家户模式,如果仅仅依靠土地的种植收入,一般是难以实现振兴发展的。并且中国的大部分农民都是保守的,因此,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要从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入手,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开展“送技术、送知识、送经验”下乡等活动,把最新的社会资讯、行业动向和技术知识及时有效传授给村民,从而转变农民固有的思想观念,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多元化以及农民家庭兼业多样化,从而实现农村振兴发展由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例如,宅口村深化中医养生文化内涵,将药膳一条街、悬壶济世广场等村内景观串点连线、连线成片,形成“药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整体效果,同时大力发展“共享农屋”计划,让全国各地药商前来采购的同时留在宅口村旅游消费,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作者单位:中共磐安县委党校)

【后记】习近平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编辑: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