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乐游金华山 共赏少年梦”主题征文二等奖作品集锦(三)

2022-11-29 14:29:02    来源:   

今年6月,由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金华市教育局、金华市社科联共同举办的“乐游金华山 共赏少年梦”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现将二等奖作品在浙江新闻客户端进行展示。

初中组

《月·夜·湖》

学校:金华市第四中学 

作者:梅语函

指导老师:王雨婷

我希望在繁华尽处寻一抹静谧,泛舟湖上。                  -----题记

缥缈的薄雾在月色下氤氲,群山的乳白色外衣若隐若现。夜的缱绻,带走白日的一丝燥热,换来山中村落的点点灯火。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绕来绕去,早已疲倦。无意间经过的湖却吸引了人的注意。踩着台阶下去,踏过一片草地,借着手电的亮光,眼前便勾勒出隐约的湖景。

这片湖,有着极富诗意的名字,名曰“鹿女湖”。

湖前是一片小小的沙滩,无声无息中,脚底进了几粒沙子,硌得人痒痒的。往湖深处望去,映着一弯白里透黄的明月,与其说是月亮,却早已分不清是水还是光。微风不经意间扰了这平静,那水中月被切碎,仿佛随时会散落到湖间各处,但出人意料的是,她随着粼粼的波光迈开了轻盈的碎步。舞蹈的弯月啊,和这湖水一般,在俗世里永葆忠贞的纯洁。

从中回过神来,抬眸之中,仿佛隐约看到鹿的影子。走近一些,确是只鹿,其倔强孤独,仰首挺立于土地之上,无论是本体还是倒影,都傲然地向着月光。黑夜之中,它光亮的身影忽明忽暗,宛如童话中闯入迷雾的小鹿,永无止境地奔跑,渴望看到金红的太阳。冲破迷雾的束缚,寻找自由,才是它永远的初心。

沙滩右边是木板桥,踩在桥上俯首近看。夜色笼罩之下,湖水成了墨色,远方早已分不清是水或是天。又仿佛一壶浊酒,迷了眼,醉了人。月光温柔地倾泻,慷慨地铺上一片碎银。白银色的波光不停地闪烁,似在邀请明月与其共饮。风声,草声,鸟语声,揉皱了湖水,却赶不走湖的静谧。这湖水确是奇怪,以前见到的水,不是雄伟磅礴,便是太过平静,而这片湖,宁静中有着倔强。它的水从不扰人,却有着一丝孤傲,在风雨里永葆贞洁的内心,把城市的喧嚣、拥挤抛到云霄,神秘而令人心之向往。

往里走一些,有了星星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的音乐声随风飘荡。人语声嘈杂起来,扰乱了憩息的鸟儿。霓虹灯泛出的黄光取代了渐渐消失的湖水。绿叶被灯光渲染成黄色,吸引来渴望光明的飞虫,在灯光的氤氲下翻转,舞动。经过几座木屋,是一家小酒馆,酒馆前的小桌三三两两地围满了人,听着乐章,品酒聊天,是这里常见的景致。这儿的人们在自然中将生活咀嚼,品味人间烟火,抖落哀愁。

鹿女湖,在尘世里坚守自由与忠贞。

明月嵌于湖水,鹿带着水,奔进了我的梦。


《北山的颜色》

学校:金华市第四中学 

作者:祝子焱

指导老师:王雨婷

北山坐落在金华以北,也称金华山。金华山福地,双龙洞洞天,讲得就是北山。

春天,山上一片绿色。一部分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另一部分小草在窝里睡懒觉,久久闭门不出。过了几日,又有几处小草从泥土探出头来,使山上又绿了几分;光秃秃的山好似披了一件浅绿色的大衣;放眼望去,北山上满是绿色,绿意扑眼,令人心旷神怡。站在山顶向下望去宛如一条青色的长龙横卧于古婺大地。

夏日,山上的浅绿色变成了深沉的绿色。短短几月,山上树木丛生,途中道旁便是参天的古树,叶片上闪着深沉的绿光;满山的绿色,那样的深沉,那样的稳重。山涧中的泉水是绿色的,所经之处,长满了碧绿的野草;从树枝间透过的一缕阳光也是绿色的,那绿色的阳光照耀在碧绿的野草上,尽显夏日生机;夏日的北山就是那样的生机勃勃。

秋天,遍地是金黄的,山顶是黄色的,山腰也是黄色的;金黄的银杏叶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给牧羊古道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走在这金黄色的地毯上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深秋时节,枫树上挂着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红的那么热烈,红的那么奔放;火红的枫叶飘落下来。如同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夕阳西下,撒下落日的余晖,映衬着红色的枫叶,走在秋日的北山上宛如走进了红色的世界。北山的秋日美景净收眼底。

“红的热烈,紫的朦胧,白的潇洒”,冬日的北山另有一番别样的潇洒。有幸遇到下鹅毛大雪的冬日,山在刹那间变得雪白,山们似乎穿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袄,在那白色的棉袄下一定掩住了春日的生机,夏日的深沉,秋日的热烈,唯独外露出冬日的潇洒。放眼望那连绵不绝的披上一层雪衣的北山,仿佛置身于圣洁的西藏雪山之下。

在历史的长河中,金华山熬过了岁月的蹉跎,将他的颜色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金华山,多么美丽的一座山啊!


《晋人桃源不是过—— 金华山游记》

学校:金华市第四中学 

作者:叶推陈 

指导老师:王雨婷

“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7月的一天,我和妈妈自驾游金华山,车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山色逐渐与天齐。那千回百转的山路、碧波荡漾的湖水、妙趣横生的溶洞,令人情不自禁感叹“晋人桃源不是过”!   

站在鹿女湖畔,放眼望去,水绿如蓝,花开似火,连绵起伏的青山、波光粼粼的湖水、随波荡漾的小船、若隐若现的溶洞,交织成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浓淡深浅的绿意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清甜凉润的水草气息。

在我看来,金华山最有名的当属山美、水秀、洞奇。

金华山的山啊,清凉宁静。

不管是在山下仰望高处,还是在山上眺望远方,到处都是绿色的海洋。漫山遍野都是竹林,夹杂着桂花树、香樟树、松树、柏树等许许多多的树木,令人心旷神怡。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我们如同呆在大自然这个天然的“空调”里,凉爽舒适。时不时地有微风吹过,风里飘来隐约的花香,我忍不住闭上眼睛,贪婪地吮吸着这大自然的气息。

金华山的水啊,楚楚动人。

金华山之胜,犹在于水。一碧万顷的鹿女湖,如珍珠镶嵌在金华山这块碧绿的山野上。树丛环绕着湖水四周,像是给湖水戴上了一个碧绿的花环。

湖水碧绿,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湖面上漂浮着一片片大小不一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玉盘。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湖底招摇的水草,有鱼儿在水草间穿梭,嬉戏打闹着……

到了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山,半遮半掩地在云层中穿梭。灰蓝色天空中有大片大片的晚霞,倒映在湖面上。夕阳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绿色,一半呈现出片片金红色。哈,这就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吧。

金华山的洞啊,妙趣横生。

双龙洞是整个金华山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洞中有洞,洞中有瀑,瀑下有潭”,堪称奇绝。

传说,古婺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黄双龙偷来天池水,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但因此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流水潺潺……

《金华市志》记载:在外洞口“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双龙洞因此得名。

双龙洞最令人称奇的就是内外洞之间,有一块大石覆盖在一泓清泉之上,外洞进入内洞必须经过这个小穴逆水而行,洞穴仅宽3米有余,只能容纳两只小船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仅30余厘米,要入内洞,必须平卧小船,仰面擦崖而过,有“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口溪”之趣。

洞内冬暖夏凉,气温宜人。

“啊!有雪!”突然,我看见前方洞壁上白雪皑皑的一层,难道洞里下雪了吗?其实,那不是雪,那是钟乳石,是常年滴水形成的。洞内的石壁上,钟乳石和石笋纵横交错,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的形似“天马行空”,有的如同“倒挂蝙蝠”,有的像是“海龟探海”,有的犹如“彩云追月”,还有“青蛙盗仙草”“鬼蛇共生”“寿星与仙桃”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妙趣横生,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傍晚下山前,回首金华山,看到散落在山间的小山村,若隐若现的白墙黑瓦,仿佛山间掉落的大小玉珠,不禁又想起徐霞客在金华山之感叹:“晋人桃源不是过(晋人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登顶之悦》

学校:金华市丽泽书院 

作者:安珂瑶 

指导老师:司琴


尖峰山又称芙蓉峰,在金华城北屹立着。尖峰山自古就是金华人的一种心理凝聚和精神象征,它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娱乐场所”,它是一个锻炼人意志的“大学堂”,它是一个空气新鲜、绿色天然的“运动场所”,而今天我也来感受这大自然的力量了。

“长山直下小尖峰,一朵芙蓉植半空。”,“万仞嵯峨雾色重,青天谁削紫芙蓉。”……这都是古代诗人对尖峰山的赞美,而明代诗人胡应麟赞之为“玉女盆边第一峰”。

“尖峰如此多娇,引无数游者尽折腰。”,它的盛名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同时也吸引着我。“平安向上”四个大字与孔子像在山底欢迎着我们,使我充满信心的向上爬。沿途大多都是高大的松树,这是否是寓意着希望游客能像松树一样不畏艰难,能够坚持到底爬上最高点呢?我站在其中一棵松树之下抬头仰望,几乎看不见那晴朗的天空,只有一丝丝的阳光透过那纤细茂密的松针照射下来。松树与它的伙伴将游客和山包揽在它们宽阔的胸怀之中,使尖峰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尖峰山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天然运动场所,因此山间人来人往,前方是下山的人,后方是上山的人。我们走走停停,欣赏着一路上的风景,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啊——”,原来是登顶的游客在山顶呐喊。听着这个声音,我已经开始向往顶峰的景色了。不知道我们还要多久才能登顶呢?走着走着,就没有力气了,眼看就只有几步就登顶了,可实际走走却还是那么漫长。正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忽然看见台阶上有着一行字“还剩三百步,加油!”,瞬间力量又回来了,心想反正就只有这么一点路了,坚持下去吧!还剩两百步,还剩一百步……终于……登顶了!

我爬上尖峰山上最高的那块石头,站在山顶,俯视看着山下的景色,我终于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没想到由一株株坚韧不拔的参天大树组成的山竟如此壮观。在山顶上往下看,可以将整个金华都收入眼底,一片绿油油的树林,绿色的湖,黄色的庙,大大小小的房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我也敞开了在山顶呐喊,将压心底的不好情绪全都发泄出来。登山的劳累全都没有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心里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见识了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喧嚣热闹,再与此刻山间的宁静对比,使得此时片刻的放松变得更加珍贵了。那灿烂的阳光使我停下了脚步,为它多停留一会儿。离开时,我看着那翠绿的尖峰山说:“等我再次来爬!” 


《游金华尖峰山》

学校: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 

作者:徐园园 

指导老师:曹军瀛


暑假,父亲和我一起游金华尖峰山。

驱车一小时后,我们停下车,步行数十米来到尖峰山景区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大门顶部有两个牌匾,分别刻着“尖峰山”和“平安向上”。

走进大门,沿着一条小道行走,不久便来到一处较为开阔的空地。环顾四周,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几个公告栏。抬头仰望,只见一片呈不规则圆形的天——那是树的顶端围成的。这时是下午2时左右,太阳正好逛到了那个圈中,调皮地将她钟爱的那块地面照得格外明亮。向前看时,先前若隐若现的雕塑也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了。三根连成一行的“钢管”,前面“粘”着一个巨大的“音符”,后面“粘”着“五线谱”,底座上写着“生命赞歌”和“人道·博爱·奉献”,后来我了解到这座雕塑是纪念人体器官捐献者的。

参观完这座雕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正式迈上了第一级台阶。我和父亲拾级而上,两旁绿树成荫,阳光狡黠地穿过树叶间隙,在地面上留下斑驳发亮的光影。轻柔的风挠着大树,惹得山间一阵阵“沙沙沙”“沙沙沙”的喟叹。树叶在枝丫间抖动,光影在台阶上移动,人的心也跟着在心房里颤动了。

我沉浸在光影的无穷变幻中,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突然——

“小蟠桃!”父亲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惊喜地喊道。

我的思绪顿时被那三个字牵引了。小蟠桃?她若出现,那该是多么神奇,多么浪漫,多么恰到好处。

我赶忙小跑到父亲身边。

在父亲指着的地方,有着一串串蟠桃似的小果实,还没指甲盖大。是的,它们是蟠桃似的小果实,而非真正的蟠桃。事实上,这是名为“算盘子”的果实,白色,成熟时颜色慢慢转红,与蟠桃真有几分相似。而且,“蟠”和“盘”的谐音,莫不是一种缘分?我看着那小小的果实,嘴角上扬,不由得笑了。

我向四周看去,想再找点新奇的东西。我找到了!在一片植物中,有一个“缺口”,透过这个缺口,我看到了山下小小的,一丛又一丛的房屋,远处的金华山朦朦胧胧,空中的白云丝丝缕缕,像被拉扯着的棉花糖,让人想尝一口,而它的味道也应是甜甜的吧。

继续向上走,我们看到了一座亭子,名为六环亭。我和父亲过去休息,父亲很快发现亭柱上刻着“山顶观江曲水碧,一览兼收八婺景。亭内诵国泰民安,万言难尽九州情”等诗句。上面有些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但这金华山的魅力定然是不会削减的!

走着走着,我们发现石阶上写着“加油,还剩300级”“加油,还剩200级”……看着这些字句,劳累的登山者心里,定会涌上感动。我不由得想起那刻着“平安向上”的牌匾,我的心柔软了,我揉了揉酸胀的小腿,直起身,继续向上。

登上一段没有台阶的、有些陡峭的沙子路后,我们便来到了山顶。我很快便找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俯瞰这座美丽的城市——金华。密密麻麻的房屋错落有致,我们来时驶过的那条公路绵延向远方,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湖静静地躺着。四下都很安静,这里只有我和父亲,我们静静地看着这幅恬静美好的画卷,远处的山与云相接,雾蒙蒙的,好似一幅水墨画,纵笔挥洒,墨彩飞扬,颜色的深浅更是绝妙得无以言表。这便是金华山啊!巍峨、连绵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后来,一切都很自然。我和父亲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下山了。我聆听微风、树叶、知了共同演奏的乐曲,凝视那些可爱的、向上的植物,用心感受那一份恬静,体味那种无言的感动。


《秋游金华山》

学校: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 

作者:欧阳景涵 

指导老师:范宗斌

早上七点,我们驱车前往金华山。

渐渐远离了城区,沿路的高楼少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厂房和未完工的工地。路上的车辆很少,偶尔零星几辆也没有同行多久。朝阳渐渐爬了上来,看起来会是个万里无云的天气,当然也不会有多凉快。

路越来越窄,不一会就绕进了山里,一路上都是由黑白色大棚组成的苗圃,大部分苗圃里种植的是用作盆景的三角梅、黑松等等。偶尔会夹杂着养殖观赏花的花圃,紫色的、红色的……连成一片,繁花胜海。再往前看去,也是望不到边的苗圃。像是复制粘贴一般相似的树一片一片地分布,也是一景。

很快进入了景区地界,路况渐渐变得起伏。在盘山公路上七弯八绕了好一段时间于到了停车场。

打开车门,一阵清远悠扬,娓娓动听的古筝声回荡在山壁间,崎岖的山壁上丛生着一些杂草,随着微风轻轻晃荡。我们来得算是早,停车场里很空旷,太阳也不怎么毒辣。

穿过一些弯弯绕绕的村间小路,我们首先来到二仙洞。进洞后是一条黑黢黢的隧道,隧道里很潮湿,抚上两边的石壁,能明显地感觉到水迹。路灯的白光打在岩石上,反射出点点荧光,不知道是水光还是岩石中的晶体。

穿过隧道来到了内洞,眼前出现了奇形异状的石景,笔直的钟乳石屹立在石窟中,自成风景。最令我惊奇的是,在这根本没有自然光照耀的地下世界,竟然还能有绿色植物在嶙峋怪石间生长!那石缝中少得可以忽略不计的泥土,完全没有的阳光,我实在想不到只靠洞里的水汽怎么支撑一个生命?只能感叹生命的顽强。

身处巍峨青山中,自然不止有岩洞里有美景。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青林间,闻虫鸟相鸣。走在没有游人的偏僻小路上,偶尔听到淙淙水声,涓涓细流在高低落差下像是园林里的小瀑布,激起四溅的水花和濛濛水雾。瀑布下的水潭则像是透亮的琉璃嵌着游鱼细石的装饰,偶有调皮的小鱼挑起圈圈涟漪。

拾级而上,总算到了今天的主角出场——双龙洞。我们晃晃悠悠来到洞口,洞口上龙飞凤舞写着三个大字“雙龍㓊”抬头一看,两边延伸出来的岩柱酷似威严的龙首。

进了外洞,一群蝙蝠倒挂在洞顶,像一个个黑毛球。不过没人刻意去打扰它们。到了最有名的水路环节,在这不见阳光的地方,洞里凉,水凉,躺在浸泡在水里的小船上都能感觉到一阵凉气。进了隧道,顶上的石壁就在眼前,仿佛马上要压下来,我想伸手去探,又讪讪地收回来。

进了内里,交错的岩石把大岩洞分成小岩洞,彩色的光打在光滑的石壁上,像水晶,像翡翠。洞里又不少奇景:像冰凌一样悬挂的浓稠液体反射光线,像点点繁星;交错的石枝像老树盘根;石壁上与虹光一般的花纹;滴落的水滴打在相同的岩石上,落在差不多的位置,激起差不多大的水花,仿佛在循环播放……

很快到了冰壶洞,这里的水汽更重了,我的眼镜都蒙上了薄雾。母子瀑的壮丽三言两语无法述说。潺潺溪流,瀑间石桥,如若能栽上三两翠竹,那才叫一个仙家洞天。站在观景台靠近瀑布的最角落,瀑布前探出来一块巨石,好似那纤纤玉手,要去捞那一汪清水。

从冰壶洞里出来后,我们又去了一趟鹿女湖,巨大的湖泊若那群山拱卫的明珠,嵌于翠林的美玉。

青山绿水翠竹奇石。属实不虚此行。


《游“山”惊梦》

学校:东阳市千祥镇初级中学 

作者:叶茹芸 

指导老师:陈娇

夏日闲长,涉足在路上,不免有些困倦。恍惚间,似乎有人推了我一把:“金华山到了!”我猛然惊醒。阳光下,葱茏间,是熠熠烁烁一片,宛如一个金黄色的梦境在悄然绽放。

梦之纯

漫步在双龙溪峡谷,草木繁茂之中,吐露出纯朴而美丽的气息,就像一首淡而有味的散文诗那般,令人心醉。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喧嚣熙攘,这里有的,仅仅是原始的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却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峡谷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恰似一层朦胧的薄纱覆盖在草木上。阳光慵懒地亲吻着每一片叶子,投下斑驳的影子;谷间溪流顺着石头铺就的小道缓缓流下,光影交错间,像披落在大地上的一条银练,吟唱着独属于静谧山间的曲儿……它似乎抚平了我内心的焦躁,指引着我在向更高处攀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留意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金华山的一切,在我眼前似乎都灵动了起来,我们会心一笑,远离喧嚣种种,静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感受纯真而自由的气息,原来也可以这么美好。

梦之神

好奇于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双龙,便迫不及待去探个究竟,若说峡谷像淡而有味的散文诗,那双龙洞便是精彩的小说一部了!洞口特别宽敞,沿着外洞向前,怀着紧张与好奇的心情,便上了船,从船上向上看,那巨大的钟乳石壁几乎贴着我的鼻尖而过,我紧紧地贴着船,唯恐那尖利的石刃划破我的鼻子。真是应了诗人的那句“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

不觉间就进了内洞,内洞一片漆黑,却像黑色帷幕般,更衬托出它的神奇瑰丽。洞内满是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仙人帷帐、五百罗汉、彩云遮月……钟乳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一块钟乳石的形成大约需要上万年时间。望着它们,我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明白,一个优秀的事物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唯有初心不改,方能到达彼岸。

梦之圣

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两条青龙、黄龙。它们的身子蜿蜒,盘曲在洞内的石壁上。绚烂的灯光打下,漾出了一个美丽而遥远的神话传说:古时婺州大旱,青、黄二龙为了拯救苍生,偷来天池水,给予百姓,却被罚困于洞内。此洞因而得名“双龙洞”。岁月悠悠,婺州之水依旧潺潺不绝,婺州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双龙依旧坚定地守护一方百姓,至死不渝。

梦之敬

接着,跟随导游的脚步,我先后拜访了双龙水电站、智者寺。我感受了现代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也领略了古老深邃的佛雕像文化。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天,我在金华读了淡而有味的散文诗——金华山,亦见识了精彩生动的小说——双龙洞。更是在今天,我与祖国锦绣山河邂逅。它惊艳了我,若一个浅绛的梦境;更启迪着我,坚定了独属于我的少年梦。


《大刘的双龙景区游记》

学校:东阳市千祥镇初级中学 

作者:王晓丽 

指导老师:陈娇

我是大刘,一个怀揣着梦想的热血少年。话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不,我赴着炎炎夏日,来到了金华著名的双龙风景区,来一览金华的无限风光。

将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是疲惫的,但当我跨进大门的一瞬间,疲惫已在九霄云外,放眼望去,四周皆是青山绿水,仿佛没有尽头。夏风拂过,那整片整片的树林便连了天。

在潺潺山泉清脆悦耳的声音的伴随下,我不禁放松了身心,往双龙洞出发。我望见拄着拐杖的徐霞客。当年徐霞客在游览浙江时留下了著名的《浙游日记》,虽不足万字,可在金华就着墨四千多字,可见金华的景色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我跨过名人碑廊旁的石道,看遍名人们的一生。

我来到双龙洞口,从外望去,双龙洞好似大地张开的嘴,将游人吸进,又吐出。走近一些,便没有之前那般热了,抬头仰望,五个红字“天洞六十三”就刻在石壁上,旁边似乎还有些小字,但是在我看来十分模糊。我最近洞去,凉气更甚,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洞内空间巨大,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溪水流淌的声音从未断绝,反而更加清晰。我来到卧舟处,四处打量,前往内洞的洞口很窄,只能躺在小舟上过去。躺上小舟的那一刻,我只觉得自己变得无比渺小,周围的石壁包围着我,就像一层层屏障,我平躺在双龙的津液上通过那幽深藏匿着梦幻的喉咙。我犹如安睡中的婴孩,在母亲的怀抱里,短暂地享受着远古的安宁,却久久不愿起身。

只有短暂的几秒,我就到了内洞。内洞里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有些犹如锦鲤,奋力越过龙门;有些犹如大鹏,想要“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有些则似为生活奔忙的人们。这些钟乳石仿佛演绎着世间冷暖,让人们从中看到现实,领悟到道理。我突然一惊,那形态万千的钟乳石不正像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少年吗?少年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断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寻找石头,搭建道路。像钟乳石那般在石壁中阅尽千帆,脱颖而出。少年梦就是铸成中国梦的基石,成千上万的少年有了梦想,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出洞,太阳已被云彩遮挡,我的心中依旧感到无比炙热,这大概就是怀揣梦想的热血少年吧!我缓过神来,面带微笑,向阳而去。



编辑:朱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