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5专题 正文

寻找艾青足迹⑯丨北京:艾青是一个非常透明的人 艾青的一生展现出了对于光明的向往和对于黑暗的不懈的斗争

2016-07-12 11:04:30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张妍婷 金东区报道组 陈婺

艾青旧照

艾青的一生展现出了对于光明的向往和对于黑暗的不懈的斗争,而这份勇气的来源一直令艾青精神的追随者好奇。在寻访艾青足迹期间,我们有幸见到了艾青夫人高瑛女士。在访谈中,她告诉我们,艾青一生展现出来的勇气,还要从他是一个非常透明的人说起。

贴近时代和人民

“称他为人民诗人是恰当的。不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贴近人民,为人民发声。”高瑛女士开门见山地说,即使在文革中遭受了如此大的打击,他也没有学会“做人”。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是艾青在1979年出访意大利罗马,在回国后写的一首长诗。诗中对古罗马时期奴隶与奴隶之间被迫进行的厮杀的描述,揭露了一段丑恶的历史。

“艾青曾直言,这写的其实是‘文革’中人们相斗的疯狂状态。”高瑛说,“当时许多人还是对‘文革’心有余悸的,但艾青希望人们能铭记‘文革’的残酷,这就是他写这首诗的本意。”那时艾青刚被平反没多长时间。

甚至在那之前的1978年11月,艾青就写过一首《在浪尖上》,以激烈的八章直问在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四人帮”。高瑛说:“他刚刚摘掉帽子不久,我曾为他写这诗担心,但他心中却没有一丝畏惧。”

艾青就像是一面镜子,既能反射出光明,也能照出黑暗。高瑛女士说,在延安的时候有人给他提出意见,说他就是暴露黑暗面的,可他却说,黑暗面当然要揭露,但不都是为了歌颂光明吗?

人要说实话

艾青一直相信,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

在生活中,艾青真实、透明得一如他的作品。与艾青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话题讲到此处,高瑛女士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艾青和我去许麟庐家。许先生是齐白石的大弟子,号称“东城齐白石”。那天,徐先生叫他的女儿许嫦拿出一袋子画,一张一张展给艾青看。艾青看完画说:‘放纵有余,收缩不足。’走出许先生家,我对艾青说:‘徐先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怎么给他泼了冷水?’艾青说:‘人要说实话,对朋友更应该这样。我给他提的那八个字,要是他能好好琢磨琢磨,对他以后画画是有益处的。”

高瑛女士告诉我们,艾青这样“口无遮拦”的故事还有许多。

作为与艾青最为亲近的人,她也总是能听到艾青激动得不顾旁人的声音“高瑛,你快看啊……”,不论是因为在旧金山街头见到了金华火腿,还是在诗人满座的茶话会上的看见了夫人爱吃的奶油蛋糕。

艾青12岁那年,升中学的考试作文题是“苦旱”,但他没有经历过旱灾,也没有过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因为这些原因,他执拗地交了白卷。虽空无一字,这也是他心底里的实话。

因此,即使有诸多意象和比喻,艾青的诗总是能够让人心领神会,他想表达的意思也总能够直达人的内心。艾青的眼、艾青的心、艾青的口,都连在一条直线上。  

“艾青是在他生活的时代里有担当的一个诗人,他从不畏缩,也不对邪恶妥协。”高瑛女士说,艾青就是一个透明而勇敢的人。

编辑: 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