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这张纸条是于萍烈士在牺牲前一天托狱中看守带回的绝笔信。信中写道:“我已注定死命,望爸爸不要过于悲伤,譬喻生一个不肖孩子。爱华(于萍妻子周琴的小名)近日就要生产,收回家中扶养。不孝儿于林桂以此长别。一九四五年八月廿五日。”
于萍(1920—1945),曾用名于林桂,浦江人。参加革命后,他任金义浦抗日自卫委员会浦东办事处炉峰乡指导员,1945年9月被敌枪杀于浦阳镇南门头。看守是于萍母亲同村人,在于萍被枪决那晚把绝笔信送回家,他对于萍家里人说:“林桂真是条少有的硬汉。扁担打断了好几根,老虎凳加到五六块砖,就是不哼一声,汗和血把衣裳都湿透了,他把牙齿都快咬碎了,还是一句口供都没有。”
1937年,浦江县第一批民先队在于荣绶(于萍父亲)家中成立,于萍成为民先队中一员。1938年受中共金衢特委派遣,于萍前往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在云和县、东阳县政工队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2年,于萍担任第八大队浦江联络站交通员,次年调金义浦办事处任炉峰乡民运指导员。
1945年9月21日,金萧支队总部接到北撤的命令,要求部队和干部立即撤离。而这时,于萍正好请假回家探视怀孕已八个多月、即将临产的妻子。农历八月二十三,于萍告别妻子,返回驻地,却发现大部队已经在前一天离开,他与几位同样与部队失去联系的同志决定去追赶部队,结果被国民党的眼线发现并被捕。敌人要他们交代留下人员的名单,于萍受尽酷刑始终一言不发。
于萍临刑当天,浦阳镇下大街安静得出奇,于萍六岁的小外甥等在自家门口,妈妈告诉他,看到舅舅过来,就喊一声。于萍和另外几个人被五花大绑从弄堂里推出来,于萍的奶奶立刻冲上去,被敌人一把推开,于萍停下脚步,回过头对着奶奶深深鞠了一躬,平静地说:“奶奶,我走了。”大约半小时后,于萍牺牲在浦江城南门外的道士坟乱葬岗。
于萍烈士遗书原件现存于浦江县档案馆,并在2021年浦江县档案馆“百年风华——浦江红色主题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