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平安金华”建设
2004年5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后,市委、市政府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创平安、促稳定”的总体思路,积极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从组织建设、职能建设、机制建设入手,加大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力度,有效落实了“平安金华”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在工作力量上,由单靠政法综治部门为主的“单兵作战”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集团军作战”转变,平安创建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作方式上,由单纯抓整治向抓源头、抓防范、抓机制建设全方位转变,基层稳控和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作保障上,由人力、物力、财力的简单投入向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转变,平安建设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金华实现省级平安市创建“十五连冠”、全市9个县(市、区)实现平安满堂红,金华大市和8个县(市、区)捧回了“一星平安金鼎”,成为全省获一星金鼎最多的设区市,这也是目前全省平安创建工作中的最高奖。金华还入选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龙山经验”
2013年,永康市委以恢复设立龙山法庭为契机,以“党委主导、文化渗透、分层调解、先调后诉、法庭兜底”的工作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综治格局。2014年,龙山、西溪镇党委政府牵头,联合公检法司劳动等部门成立大调解中心,将法庭调解纳入综治平台,出台《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意见》《对村(企)矛盾纠纷调处积分奖励办法》等文件。着力壮大调解队伍,变“单打独斗”为“群团出击”;着力完善调解机制,从“一员单核”到“多元共治”;着力创新调解模式,改“单线流转”为“矩阵分流”。从镇到村,有奖有惩,纠纷调解真正作为乡镇综治的重要内容落地生根。形成“党委领导,法庭职能前移,各方力量联动,分层过滤、递进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龙山经验”。永康市全面总结推广,逐步形成“党委领导、综合协调、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而作为先行试点的龙山法庭,其收案数从2013年的806件,降至2019年的366件,下降幅度超过50%。
“龙山经验”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通过顶层设计,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战斗堡垒,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是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时期“枫桥经验”升级版。“龙山经验”于2019年12月被评选为省诉溯源理十大典型案例和省法治乡村实践优秀案例。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创新样本
2018年5月10日,金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在“党建”与“治理”融合上做文章。一是深化“基层党建+红色网格”,以党建引领夯实治理的基础;二是深化“基层党建+后陈陈验”,以民主监督助推治理的实效;三是深化“基层党建+浦江经验”,以主动接访破解治理难题;四是深化“基层党建+多元化解”,以多元参与实现治理的协同;五是深化“基层党建+关爱帮扶”,以全面帮扶提升治制粒温度六是深化“基层党建+智慧治理”,以信息智能提升治理效率。通过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多种社会治理主体参与共享共建,做实“党建”与“治理”的融合文章。牢牢把住基层党建“红线”,守住社会治理“底线”,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一批社会治理方面的新经验新做法。2018年10月9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在头版显显位发通讯《“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创新样本》,报道金华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经验。
2020年来,金华加强“三大员”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大家访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市建设。目前全市15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和1.5万名民情民访访办员、7900多名驻驻服务员组成的“三大员”队伍,充分发挥人头熟、地域熟熟情况熟、政策熟的优势,立足网格单元,守守门、打巷战,听民声、纾民困,服务企业、群众和基层,聚焦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政策“堵点”,以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基层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