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阳市消防救援大队在消防实验室内举行了一场“用火焰说话”的实验,用真实火场数据给动火作业和外墙保温安全敲响双重警钟。
实验现场,消防人员搭建了两间1:1样板房,左侧墙面安装岩棉夹芯板,右侧安装常被违规使用的聚氨酯泡沫双面夹芯板。一名持证焊工模拟室内动火切割,炙热焊渣瞬间溅落。
计时器刚跳到5秒,右侧聚氨酯板材下方的废旧泡沫、纸箱“轰”地蹿出火球,黑烟翻滚,刺鼻的氰类毒气迅速充满房间,尽管喷淋系统及时启动,板材仍扭曲、塌陷,火场温度瞬间突破600℃。而左侧岩棉板仅表面被熏黑,结构完好,未出现明火蔓延。
“聚氨酯属于B3级可燃材料,一旦起火就是‘毒气+快火’双杀;岩棉为A级不燃材料,可为人员逃生抢出黄金5分钟。”防火监督员廖定根用红外测温仪对比后指出,两者耐火性能“一个天一个地”。
在二层楼梯间,消防员又设置“浓烟关门”对比实验。一楼油盆点燃后,敞开房门的房间仅15秒被浓烟灌满,可视度降为零;而紧闭房门的房间,10分钟后仪器才检测到轻微烟味,烟气浓度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
实验结束后,消防员用红外热像仪对小区常见隐患再扫描:一辆正在飞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温度飙至78℃,外墙根堆放的旧家具表面温度达52℃。“锂电池热失控只需3分钟,外墙保温层一旦被引燃,纵向蔓延速度可达每秒3米,高层住宅从1楼烧到顶楼最快只要90秒!”
东阳消防提醒,市民发现外墙周围电动车违规充电、堆放纸箱杂物、违规电焊等行为,可拨打96119或通过“浙里办”APP“隐患随手拍”举报,核查属实最高奖励500元。
“保暖衣”不能成“燃烧弹”,消防部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建筑保温防火,从选材、施工到使用、管理全链条筑牢“防火墙”,让每一次动火作业都在安全可控的“笼子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