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社科视窗·循迹溯源学思想⑬丨“点石成金”走出共富之路——磐安县乌石村“循迹溯源”调研纪实

2023-12-31 08:45:35    来源: 潮新闻   特约作者 石颖逸 林禹诚

请输入图片描述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根据金华市委统一部署,金华市社科联会同金华市委党校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沿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走访过金华的14个村开展调研,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华足迹和殷殷嘱托、全景展现20年来的发展蝶变,提炼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对策路径。从12月15日起,社科视窗开设《循迹溯源学思想》栏目,集中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旨在帮助大家深刻学习领悟,把握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凝聚起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乌石村地处海拔520米的玉山台地,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为古村的房屋多采用一种黑色的乌石砌墙,被称为“乌石村”,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乌石古村落之一,全村现有1199户2806人,村民小组27个,党员131名。

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2005年1月,乌石村跻身“千村示范”创建行列,开启打造美丽乡村行动。2006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专程到乌石村(原管头村)调研农家乐,对乌石村依托乌石特色资源发展“农家乐”、搞乡村旅游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乌石村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是宝贵的资源,你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搞好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乌石村干部群众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20年的发展历程,乌石村经过了1.0版农家乐快速发展、2.0版农家乐提升改造,3.0版民宿(农家乐)迭代升级三个阶段,截至目前,全村有农家乐197家,床位4155张,年均接待游客90万人以上,全面旅游综合收入达1.8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8万元,是目前金华地区“规模最大、年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营业收入最高”的农家乐集聚村。

尖山镇乌石村,村庄合并前原称管头村,是一个三县边际的高山村,依山而建、居住分散,由于海拔高、地利位置偏僻,25年前曾是恶水穷山的“光头村”。当时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女不嫁管头村。”

从“恶水穷山”到“绿水青山”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的春风、“千万工程”的号角,激发了管头村改变村庄面貌的强烈愿望。要改变村庄落后面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当家人是改不了的,在外办厂的张威平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张威平担任村书记后,团结带领村班子,分析村子发展困难,积极寻找破解办法。村班子讨论后认识到,造成管头村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村子实在太分散了”,因为村子分散,村子成了“光头”;因为村子分散,老村改造无从着手;因为村子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上马。于是,村班子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着手开展合并自然村、实施老村改造整治工作。2005年,乌石村开启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经过5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环村大道拓宽、环村道路硬化工程,并抓住第二轮土地延包的机遇留出了28亩土地,为建新村、保老村打开了空间;实施“并村行动”,将分散的五个自然村全部从深山集聚到管头大村,同时落实退耕还林,开展村庄绿化。

通过老村改造、“并村行动”,退耕还林、绿化村庄,乌石村发展实现了第一次跨越,从“穷山”变成“青山”的生态跨越,为今天乌石村发展农家乐,保住了资源、打开了通道。


磐安乌石村(视觉中国)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乌石村开展退耕还林,实施老村改造,保住了生态环境,同时又建设了新的家园。但紧接着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五个自然村下山移民,他们的经济发展门路在哪里?许多家庭建了新房欠了债,他们的钱怎么来?

2003年6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磐安调研考察。在座谈会上,他说:“磐安‘生态富县’的路子是对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生态富县’并不是一个自然的渐进过程,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才能实现的。……要花更大力气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习书记的这一指示像一盏明灯,给正遭遇发展困惑的乌石村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方向感。

谋定而后动。在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下,乌石村决定带领村民开发农家乐。一开始,对于开办农家乐,村民疑虑重重,响应者寥寥无几。但村两委一班人并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更加执着张罗起这件事,终于在2005年9月28日,乌石村首批4户农家乐、48个床位正式开张。但在开张之后,随之而来的不是喜悦,十一黄金周一过,客源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农家乐面临着亏本赔钱的压力。

那段时间村支书张威平带领村班子四处打探客源,变着法子招揽游客,但收效不大。让他记忆最深的是一次上海营销经历。那一天,他印制了一叠乌石旅游宣传营销活页,用一个蛇皮袋装着,坐着公交车到上海去闯市场。在上海南京路上,他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旅行社,见他背着个蛇皮袋,一副农民打扮,善意者敷衍着收下他的宣传资料,遇到难商量的连门都不让他进,他几乎吃了一路闭门羹。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艰难的日子一直到第二年春天终于有了转机。一班上海老年骑行客来到乌石村,看到村里的乌石老房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当晚就住在了乌石村。村干部像招待亲人一样招待了他们,并抓住机会向他们请教上海市场的旅游宣传营销方法。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结识了一个热心的上海旅行社老板,成功打通了上海市场,迎来了上海旅行社首批团队游客。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管头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乌石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迅速在上海打出了名气。管头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越开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有游客烦恼,有了游客也烦恼。随着上海游客的增多,接待的规范和标准又成了一个问题。对此,村里创新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提出了“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对外营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账目。这一模式契合旅游发展规律,较好地改变了各自为战的无序局面,提高了农家乐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6年6月13日,又是一个值得乌石村民铭记的日子,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管头村调研农家乐。他走访“怡情石屋”,与武汉游客拉起家常,充分肯定管头村的工作,并语重心长地对村干部说:“乌石村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是宝贵的资源。你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搞好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致富。”习总书记的这次调研和指导,指明了乌石村的发展方向,激发了乌石村干部群众的创业信心。他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措施,完善分配机制,不断增强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依靠旅游产业的驱动力有效打开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磐安乌石村(视觉中国)

从“金山银山”到“云上尖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千万工程”让乌石村这样一个贫穷落后村蝶变成为“金华市农家乐第一村”,走上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高水平发展之路。同时,这种蝶变逐步向周边乡村渗透、扩散,成为推动改变山乡面貌的巨大力量。乌石村的发展带动了周边舞龙峡景区、水下孔景区的投资开发,推动了尖山镇陈界、藤潭岗、大山头、横路村、胡宅村等旅游特色村的蓬勃兴起,也助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农家乐开发等工作的深入推进。

磐安县委、县政府在乌石村的蝶变中,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适时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和行政村规模调整,着力在行政区划、村庄规模等方面为“两山”之路扫清界线上的障碍,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2018年2月,撤并原尖山镇、胡宅乡、万苍乡,组建了新的尖山镇。同年12月,以乌石村为龙头,将周边的林庄、大山头、大元、东里、火炉岭合并组建乌石村,村庄规模达到1141户,人口2800人,计划发展农家乐400家,床位1万张,致力打响“全省农家乐第一村”品牌。

乌石铺就了尖山旅游“两山”之路,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在乌石村的推动下,“乌石小镇”“云上尖山”成为了尖山镇的又一响亮名片。新的尖山镇和新的乌石村组建后,尖山镇生态旅游经济驶入了快车道。在尖山镇范围,生态旅游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城镇按照旅游来定位,乡村围绕旅游来建设,甚至工业都对接旅游来招商,生态旅游的版图不断拓宽,旅游的档次不断提升。在尖山镇之外,旅游已成为磐安东北台地“三镇一乡”的共同选项。玉山镇引进了“玉岑山居”项目,尚湖镇开发了“风崖谷”景区,九和乡建成了“御龙湾”景区……乌石旅游也已完全跨越了行政区划的界线,辐射至周边乡镇,甚至远及与之接壤的新昌、东阳等地。

乌石村从当地有名的头号贫困村蝶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也是“千万工程”带来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促进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一)“生态+项目”筑牢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乌石村之所以走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首要的是做好了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在实施“千万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下大力气保护乌石老村、下大力气退耕还林、下大力气环境整治美化绿化村庄,使恶水穷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为开发农家乐,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乌石村完成“两山”体验馆、文化长廊、栈道、慢行环线、盘龙梯田等14个项目建设,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清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成为乌石村发展最牢固、最具优势的基础。

(二)“头羊+抱团”助力共同富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乌石村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美丽蝶变,成为了脱贫致富、推进共同富裕的标杆,靠得就是有一个战斗力强的“领头雁”及村组织。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村书记张威平带领村民发展农家乐增收致富,在村干部张财瑶等带领下,首批4户农户、48个床位的农家乐得以试营业,成了乌石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党员干部背着火腿跑旅行社,创新性地提出“四统一”管理模式,逐步打开了旅游市场。同时,农村的发展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建成九间天、青简石屋、湖上门堂、东篱下等一批高端民宿,成功创建金宿1家、银宿11家、文化主题民宿2家,农家乐经济“水涨船高”,农民收入倍增,让百姓尝到了“美丽经济”的甜头。

(三)“资源+特色”彰显乡村魅力。“八八战略”优势论告诉我们,发展要正确对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要扬长补短,走特色发展之路。在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发挥乡村自身的特色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等,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让每个乡村彰显迷人魅力。乌石村紧紧抓牢“乌石”这一特色生态资源,着力保护乌石老屋及历史文化,每年投入资金300余万,大力开展乌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相继完成古民居修缮、特色立面改造、步行街铺砖、农家乐骑楼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擦亮了乌石底色,同时植入茶馆、磐安小吃、土特产市场、古玩店等新业态,为古村注入发展动能。

(四)“党建+网格”推动基层治理。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面对激增的外来人员,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凸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现实需求,需要加快补齐基层治理体系的现实短板和薄弱环节。2018年以来,乌石村组建“管头管事”志愿者队伍,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管事团总管,吸收辖区内党员干部、网格员、农家乐主,探索先锋引导、红色网格、共建共治、天网防控等“管事十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后置”变为“前置”,从“被动”转为“主动”,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真正实现知民情、解民忧、舒民困、暖民心。

(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党校 ; 中共磐安县委党校 )

【后记】习近平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编辑: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