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风物志丨不待春风写好花——记“四妙先生”徐希仁

2020-07-04 15:01:49    来源:   

请输入图片描述

(特约作者 徐小丰)近年来,随着千年古村落浦江嵩溪村的旅游开发、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去嵩溪村都会伫立于一古民居圆形壁画之下,驻足观望这一精美的画作,感叹其雅逸安闲的诗文与书法,并约略可以看到一百五十年前左右的嵩溪山水与民居一景。

壁画以平远法构图,以画家居所与后面的塘角里民居为中景,缓缓伸进。民居参差错落,柳掩其间,恬静幽然;近景以低矮围墙环抱其舍,舍前空旷平坦;西侧为溪流田园,东为村中通衢。远景则群山起伏,展高尖、金秋坞、大乌珠山、大青尖、小青尖、殿前坪诸峰屏立,树木疏落有致。远处的小岩殿隐约可见,小岩溪溪水迂回曲折,于一高大的木桥处与大源溪汇合。一派可居可游、可闻可亲的山水田园风光展现在面前,令人油然神往。画上并题诗:“柳掩门前是我家,丹青笔砚作生涯;闲来乘兴无他事,不待春风写好花”。诗风平淡质朴,怡然自乐。壁画的作者就是晚清著名的诗画名家徐希仁先生。因其工诗善画,精中医,性嗜酒,人称“四妙先生”。

请输入图片描述

徐希仁(1844-1883),名心宅,号梅园,又号希夷子、荷梅、梅园使者、舞荷、安甫,别号希夷主人、茹雪山人等。浦江县嵩溪村人。父徐一鋿(1825-1900),清太学生,工书画;叔父徐一鈖(一芬)(1827-1885),清岁贡生,为晚清著名书画家。堂伯父徐一锵(1809-1863),清邑庠生,工书画。嵩溪村,山环水绕,物产丰富,数百年来出产石灰,货物流通,富甲一方。故而文风鼎盛,名儒硕士,代不乏人。清初康熙年间,有诗人徐敬臣,召集故里诗人,创建“嵩溪诗社”,经常切磋诗文,议论时弊和古今成败。后由徐思祚、徐思琛、徐宗义、徐宗璧、徐宗泮踵其业,相继主事,诗社延续一百二十多年。流风余韵,连绵不绝。清乾隆、嘉庆年间,有著名画家徐子静(1734-1808),擅人物、山水、花鸟,均生动有致;又擅墨龙,泼墨淋漓,似有烟波出没,精妙入神,有“仙画”之称。家学渊源,乡风熏染,正是孕育诗文书画名家的摇篮。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听家父说过:“我们房头里有一位宅爷爷的人物画相当好”。不久,在我一堂兄整理家中旧画时看到一幅立轴《松鹰图》,落款为“浦阳徐希仁”,书法清逸遒劲。画面一雄鹰立于苍松之上,墨色淋漓酣畅,一股氤氲之气溢于纸上,可惜虫蛀多处。复从村民手里看到几帧斗方小写意花鸟,署名心宅、徐宅,后逐渐对其生平有所了解。其实,“宅爷爷”从辈份亲疏来说应该是我爷爷的堂爷爷。但因年代久远,江南地湿,又历经战火侵扰,存世作品甚为稀少。幸运的是“宅爷爷”在村里留下了二十多张精美的壁画,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可供艺术爱好者观摩学习。从绘画风格来看,他首先受到同村前贤画家徐子静先生的影响,从现存徐子静作品《汉钟离》与其《太白酒醉图》相比较,人物的线条勾勒、渲染,以及松树的笔墨造型有明显的师承关系。因他们的生活年代接近,使希仁先生直接可以看到徐子静先生的很多原作作为取法对象。同时追溯宋元明清诸家,勤读诗文,涵养画格,卓然成家。其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精及。

现存作品《祖孙接福图》,描绘的是一老翁负一幼童行走在路上,老人两腮吸进,白须微翘,笑容可掬地观看上方两只蝙蝠。另一童子仰头舒怀展手,两腿一前一后,神态生动至极。老翁身后有一虬松挺立,枝干屈曲,松针扶疏,藤条倒挂,色墨较重,与前面的人物简炼勾勒形成繁与简、轻与重的鲜明对比。画下方辅以石块草苔,块面较大,烘托人物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并包其气。构图巧妙,技法娴熟,乡间祖孙三人接福同乐的情景跃然纸上,可谓妙绝。另一作品《太白酒醉图》,写李太白手持酒斝闭眼微醉坐于松荫之下,旁一侍童手持酒壶,目光炯炯,注视着太白先生的酒斝。人物脸部刻画甚为细致精到却不失宏大气势,一代“诗仙”之醉态神行毕现。

请输入图片描述

徐希仁嗜酒擅诗,故其诗画往往于酒酣耳热之时,并有《梅园诗草》存世。在《浦阳嵩溪徐氏宗谱》里《心宅公序》中,有道:“浦阳仙华之东有四妙先生者,诗画名家,兼操岐黄术以济世……而其又嗜酒,每当酣畅时,逸兴遄飞,骚情横发。或俯唱遥吟,或敲金击玉,或吐胸中奇壑,或化纸上云烟,随意所之,一挥而就。酒气淋漓,拂拂从十指间出,声色香味横溢楮墨间,令人叫绝。先生擅四妙久矣,卒不示异于人……”。道出了一位诗酒画医四妙的文人形象。其诗《自叙》:“半为愁多半学颠,写山绘水过年年。秋来菊圃开三径,春到桃源别一天。岂有功名才是乐,断无诗酒不成仙。与君尽得几回醉,也是赢棋一着先”。《因酒后画牡丹》:“醉是人间第一家,兴来无事不堪夸。却将浓染丹青笔,写出当年酒醒花”。《秋夜独酌》:“风光今夕最相宜,月满纱窗酒满卮。不管邻家人熟睡,高声拍案诵袁诗”。他在《梅园诗草》中《自序》:“……作诗虽佳而无画形之,不能描倚翠猥红之雅致;画虽妙而无诗以道之,亦难尽缠绵悱恻之幽衷,余酒后常套卢梅坡诗云:有诗无酒不精神,有画无诗画未真,自绘自吟还自酌,醉来翻作一痴人”。

1925年,28岁的青年画家徐贵三(后名徐天许,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看到《梅园诗草》之遗稿,写了《徐贵三序》:“《梅园诗草》为余先堂祖翁希仁徐宅公所作,公平生善画,凡山水、人物、翎毛、花卉,无不精工,至今留在人间,尽可为吾后学法。但余初时只知其工画,而不知其能诗也。己丑仲冬,余居家无事,从故笥中得其遗稿,始知公为诗画之全才。至于诗中之妙趣,则读此卷者自能领略也……”。

徐希仁喜游历交友,行踪曾及金严衢处、宁绍、皖南、沪杭、金陵及姑苏等地,留下了许多诗篇。其作于1874年送别二首:“来时杨柳正依依,一瞬风光雪又飞。每恨年年十二月,无诗无画送君归”“为别春风送远行,难将诗思写离情。樽前多唱阳关曲,莫唱阳关第四声”。1876年春至杭州,面对西泠兵火后的湖光山色,作诗:“满地花柳又新栽,桃脸含羞柳眼开;若果西湖比西子,湖心亭院作苏台。”“堤前堤后柳千条,一曲栏干一段桥。伫立湖心亭上望,画工虽好未曾描”。他又瞻仰了苏小小墓,诗云:“小姑佳思恐无郎,忙俗纷纷也断肠。料得夜深斜月色,风寒露冷更凄凉”;“也入瑶台梦许浑,偏教空写姓名存,总理国色难埋恨,遍柱题诗哭玉魂。”1877年,徐希仁33岁。有邑庠生王文炳从海上归浦,发现了嗜酒能诗画兼操岐黄术的诗画名家并欣然而序曰:“……酒一饮千钟,兀然而醉,豁然而醒,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胸襟眼界一醉而空,是为酒仙。酒而为仙,诗笔画笔得醉笔,而有仙笔。仙笔一挥,诗仙画仙而亦医仙矣”,“先生之一妙而无不妙……遂以四妙号先生”。

徐希仁,虽然才华横溢,早年考了个佾生,俗称半个秀才,但他无意于功名科考,以诗酒画自娱,以医济世,钟情于故乡的秀丽山川,过着清雅淡逸的田园生活,正如他的诗《自答》:“柳压蓬门是我家,丹青笔砚作生涯。闲来酒后无他趣,不待春风写好花”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傅颖杰

值班主编:徐贤飞


编辑:傅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