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文史记忆 | 汉代名士贾谊的后人,在这里安了家

2020-01-14 17:14:57    来源: 金华旅游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月14日  抚摸着祠堂门口的牌坊,坑洼的外表显露出了岁月的痕迹。坚固的磐石,也耐不住长年累月的风沙,一层一层地被剥蚀,一缕一缕地消散在无尽的时光里,用猎猎的旌旗声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繁华。

  明朝成华年间,汉代名士贾谊后裔厌烦了闹市的喧嚣生活,搬迁到了松溪口居住,从此“贾”姓于金东繁衍开来。

  后来,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本地乡绅,名唤贾周臣,因其五世同堂而住的事迹感动朝廷。乾隆50年,乾隆皇帝钦赐50两纹银,邀请一代名匠建造了三顶石牌坊,并赐直匾“圣世瑞徵”。

  牌坊成,八仙、凤凰、祥云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引得众相邻围观而叹,每当有官员从此处路过,文官需下轿,武官需下马,徒步走过姜湖直至尽头。这一段故事至今仍传为美谈。

  轻轻叩开朱红色的大门,吱呀声穿过空旷的厅堂,祠堂的内部世界徐徐展现在眼前。

  出将入相的戏剧台,以其独特的设计,从明朝保留至今,与传统的不同,宗祠里的舞台是由石柱与木板相结合在一起,石柱上有形状各异的凹槽,木板通过切割,镶嵌其中,不使用时便可拆卸下来。

  咿呀的戏剧虽已离人远去,但舞台留下了令人遐思的空间,淡妆浓抹、一招一式,多少个夜晚,家人齐聚,共赏这精彩纷呈的一出出大戏。

  走过戏台,敞开的天井散泻下无数光柱,为这房子里增添多了几分的暖意。抬头仰望,飞檐纵横,看惯了这屋中之景,蔚蓝的天空何尝不是另一种选择。

  从地砖板缝隙中冒出的青青小草,为庄重肃穆的气氛增添了一份生机,在时间长河里,多灾多难的宗祠也亦如这小草,顽强地屹立。

  起初的木质结构建筑被白蚁破坏啃噬,一场大火雪上加霜,繁华之地逐日冷清,最终沦落为无家可归之人的暂避之所。

  2004年,雅金村村两委对宗祠进行了筹资修葺,为了最大保持其原本面貌,村中长者为工匠出谋划策,896平方米的宗祠面貌焕然一新。

  荫堂处,石柱修补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断壁残垣经过匠人巧手拨弄后,亦如往昔。天井下的苍翠针松,长满青苔的石阶,松溪贾氏历代明贤映入眼帘,黄色的背景,越发突出画卷上的各位先人。

  仰头一一细阅,不禁感叹贾氏先人成家立业的不易,来到陌生之地,从零开始,将贾氏一族发扬光大,敬仰之情油然而起。

  2006年,贾氏宗祠被列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每至佳节,宗祠大门会打开迎接从四面八方赶回的游子。

  许久不回村的游子,看见村子的大变化,感慨物是人非之时,这贾氏宗祠就成了他们的必往之地。置身其中,贴近祖先,感知这一股心灵的宁静。

  无论外出多久,在这宗祠中,仍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浓浓的血脉烙印在心底,不论过了多久,宗祠依旧伫立在这里,等待着疲惫归来的游子。

  无论是在辉煌时刻,还是在低谷之时,宗祠都默默地与贾氏后代相厮相守在一起,伴着村民趟过了岁月长河,为他们提供一方温暖之地。

  【后记】“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