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文史记忆 丨时光倒影下的明招文化(上)

2019-07-09 16:43:00    来源: 浙江在线   特约作者 包剑萍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34.jpg

  【编者按】“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翻开地理坐标系,这座位于浙江省武义县不甚起眼的山群,千百年来却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文化密码。

  其实,明招山该是不会被遗忘的,当今仍有着旷达寓意的明招山、明招寺、朱吕讲堂及阮孚墓、德谦禅师墓、吕祖谦家族墓群等众多遗迹,依然活生生地蕴藏着历史的分量。因为阮孚、德谦及吕祖谦诸多先贤的缘故,给这里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和浓墨章彩。虽然,历史不断远离而去,未来的时光正像钢锉一般消磨着遗迹,睹物思情,断然令人肃然起敬。这样一座归隐着魏晋风范、宗师参禅、弘扬理学的名山来。遥望圣山,便想洞开时空隧道去畅游明招文化的最初渊源……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36.png

  一、明招文化的源与流

  明招讲学开启了“明招文化”。明招文化是婺学中吕学一支的发端,上承宋代理学,下接清代浙东史学,历宋、元、明、清五百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明招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实质上就是吕祖谦的学术思想。吕学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思辩内容主要在史学、哲学、伦理及教育思想等方面。

  北宋庆历(1041-1048年)前后,一种以探索“圣人之道”为目标,致力于从新的高度构建儒学思想的哲学体系开始崛起,称之“道学”。因其以探讨“天理”为重要内容,亦称“理学”。其后分为以客观事物之“理”为基本范畴的程朱“理学”、以主体精神之“心”为基本范畴的陆王“心学”两大派系。

  宋室南渡,吕祖谦曾祖吕好问、祖父吕弸中携全家避难南迁,几经辗转后,迁居浙江金华城内。好问、弸中皆继承中原理学。得中原文献之统的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金华城区人,因其祖籍山东莱州,故学者称“东莱先生”。他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同年又中博学宏词科。乾道二年(1167年)十一月,吕母曾氏去世,次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武义明招山祖茔。明招山在武义县城东十五里,祖谦的曾祖父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父吕绷中等均葬于此。祖谦与弟祖俭在明招山侧筑庐守墓。随着一些士人慕名前来求学,东莱在附近明招寺设坛讲学。至乾道五年二月,吕祖谦丧满除服,于是辞退学生,与弟祖俭、女儿华年回到婺州家中。乾道八年二月,祖谦父亲吕大器谢世,十一月三日葬于明招山祖茔。东莱与弟祖俭复又结庐明招山侧为父居丧守墓。这时,之前的学生又重新集结于门下,规模达300余人。于是,明招寺又成为东莱的讲学之所。此时,远在武夷山讲学的朱熹也遣长子朱塾前来受教于东莱。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东莱遵从师友的告诫,遣散学生,停止讲学,与弟一同专心守墓。是年四月,父丧已满,祖谦除服,从吉。吕祖谦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等职,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去世,谥号成公,享年45岁。他一生除短期参政外,主要活动是治学、讲学和著述。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39.png

  吕祖谦在武义明招山先后守墓6 年,讲学5年,四方人士争趋之。由此,明招讲学开启了“明招文化”。明招讲学之后,吕祖谦在金华建丽泽书院,继续讲学授业,著书立说,以濂洛为宗,旁稽载籍,兼总众说而自成一派,称之“吕学”。南宋时,丽泽书院与岳麓、白鹿洞、象山书院齐名。婺州由此名人接踵,文化昌盛,赢得“小邹鲁”美誉。吕祖谦谢世后,丽泽书院由其弟吕祖俭主持。后时少章、何基相继任丽泽书院山长,王柏、金履祥亦曾主讲丽泽书院。

  东莱所创建的“明招文化”,实际上是婺学中吕学一支的发端。南宋初期,道学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为朱熹的闽学、吕祖谦的婺学与陆九渊的金溪之学三家鼎立之局。南宋中期,祖谦逝世,吕学主要由其胞弟吕祖俭继承。吕祖俭(1146~1200年),字子约,号大愚,从小受业于父亲吕大器和兄长祖谦。他整理其兄著作,在校订、刊刻及宣传等方面尽心尽力,并著有《大愚集》。祖谦从弟吕祖泰,字泰然,在继承家学的同时,传播吕学。吕祖俭长子吕乔年,字巽伯,曾协助父亲收集、整理祖谦遗著。《祖谦文集》《东莱文集》四十卷即为祖俭和长子乔年合编。祖谦讲学时门人记录的《丽泽论说集录》十卷由祖俭集辑,由乔年遍次刊印。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40.png

  东莱之学的传播,除了他的兄弟子侄外,主要在于众多的学生。据载,东莱讲学明招之后,与胞弟祖俭在丽泽书堂讲学。其弟子上《东莱学案》的有金华人叶邽,鄞县人楼昉,东阳人葛洪、乔行简,福建建阳人刘爚、刘炳兄弟及朱熹之子朱塾等23人;上《丽泽学案》的有金华的潘景宪、王介、杜旟,会稽的邢世材,武义的巩丰、巩嵘兄弟,义乌的朱质,福建光泽的黄涣、黄谦兄弟,福建武夷的郭粹中兄弟4人等74人。这74人中按籍贯分:金华25人,婺属其他6县24人,平阳、括苍、分水等12个县25人。有据可查者,金华有王瀚,王洽,叶秀发,夏明诚,郑宗强,汪淳,王深源,宋甡,潘友端,汪仲仪,潘景宪、潘景愈兄弟,戚如圭、戚如玉兄弟与从弟戚如琥,汪大亨、汪大度、汪大明三兄弟与从弟汪大章;兰溪有叶诞及时澐、时澜兄弟;东阳有李诚之,乔梦符,陈黼,郭澄,赵彦秬,倪千里,李大有、李大同兄弟;义乌有陈锡,徐侃、徐倬两兄弟和楼孟恺、仲恺、叔恺、季恺四兄弟;浦江有石范;武义有巩岘等。他们都是吕学嫡传,为金华学派的最初成员。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43.png

  二、明招文化思想内涵

  明招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明招文化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吕祖谦的学术思想,思辩内容主要在史学、哲学、伦理及教育思想等方面。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45.png

  (一)“文明向前”的史学思想。吕祖谦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因有革” 的过程。因此主张“视前代未备者,固当激励而振起;其远过前代者,尤当爱护而扶持。”(《淳熙四年轮对札子》)也就是说对历史上好的东西要继承发扬,但更要爱护和扶持新的东西。至于旧的不适合时世的东西则要“更革”。事物总是要变化的,“事极则须有人变,无人变则其势自变”(《易说》) 为此,祖谦提倡“达于事变”。吕祖谦提出“揆之以理,体之以身”的读史方法。他说:“读史既不随成败以为是非,又不可轻立意见易出议论,须揆之以理,体之以身,平心熟看,参会积累,经历谙练,然后时势事情渐可识到。”(《读史纲目》)所谓“揆之以理”,就是要审度出历史事变的道理,不为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等现象所迷惑。因此,吕祖谦认为“读史先看体统”。讲史则旨在明史实,从可靠的史实中吸取人物合散、政化隆替、兵机利害、策略安危的经验教训,以利开物成务、建功立业之用。因而研究历史上的兴亡成败,考订各代的名物制度乃是吕学的特色,所以历史文献知识就成为吕学重要的教学内容。祖谦长于史学,在讲学时既解经也讲史,晚年所著《大事记》是一生治史的结晶。

微信图片_20190709164148.png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