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山长水长千里情长 东西共融文旅赋能

2020-11-24 21:21:59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汪蕾   

深秋的四川阿坝洲,银杏把汶川、理县装点成金色,岷江的水从川北高原一路奔腾。跨越1600多公里,前后辗转4天,参访了两地多个文旅项目、特色小镇及乡村全域旅游示范点,与对口地区深入交流分享了文旅发展经验和做法。近日,金华文旅赴四川阿坝州走亲活动最终以一场“文旅赋能 东西共融”金华·阿坝文旅推介会圆满落下帷幕,为东西部对口协作再添一把火。

金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长三角最美南翼打造全新增长极;阿坝洲,从徐霞客口中的“长江正源”向东而来,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民族的古老文化在此相遇。“君住长江头,卿在长江尾。长江源流一衣带水,连接起了阿坝洲与金华的情谊,共同的文化使两地心手相牵、心路相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公奉献精神是绵延千年、川浙共同的精神财富。如今,东西部对口协作又把我们亲密联系在一起,共融共兴。”阿坝州文体旅游局副局长董良说。

一场活动:东西协作再谱新篇

悠悠婺江水,滔滔岷江情。在汶川县会议中心,金华·阿坝文化旅游推介会以婺剧《三请梨花》、磐安非遗《寿龟奉茶》开启;场外,金华火腿、酥饼、磐安药膳、武阳春雨、木版年画、婺州扎染等金华非遗项目展演原汁原味,富有特色。

两地文旅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分别推介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文旅资源禀赋,共同见证东西文旅协作再牵手的历史性时刻。

汶川县副县长陈小建表示,此次文旅推介活动是促进两地资源共享、市场共融、线路互接、客源互送的盛事,不仅搭建了联合展示的平台,更进一步加强互学互鉴。他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两地文旅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创文旅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现场,董良与金华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周华代表两地文旅部门签署了金华与阿坝“推进十四五文旅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地旅行社协会代表,以及金华重点旅行社代表与汶川、理县文旅部门也签署了文旅协作发展协议,并正式启动“金华·阿坝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周”活动,多方共促以文旅力量为川赋能。

随着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对口协作工作的启动,金华与阿坝州两地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产业共促方面,必将实现更广阔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两地结亲:金川情谊历久弥新

在理县桃坪羌寨的甘堡藏寨景区,一句醒目标语被印刻在墙上:“忆往昔,藏羌屯兵英勇征战浙东保卫家园;看今朝,浙江金华倾情帮扶理县携手奔康。”每位游客到达时,景区导游都会讲述背后的故事——

鸦片战争时期,甘堡藏的两千屯兵应召出征,赴浙东抗击英军入侵。178年后,浙江“老朋友”带着“金点子”“金钥匙”而来,甘堡藏寨正是东西协作的众多受益地之一。

64岁的羌族奶奶朱福桃是寨子里的普通商户。她说,寨子里的污水管道、太阳能路灯、公厕和特产销售区,都是金华帮助建设的。这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整体服务能力,改善百姓生活,还为村民增收提供更大空间。“以前寨里老人以务农为生,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如今全寨村民都搞旅游经营,收入翻番。”

景区游客中心负责人格丹介绍,甘堡藏寨有265户、887人,家家户户都是民宿,全寨拥有2000多个床位。“今年国庆期间,一房难求。”格丹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她的名字藏语意思是好时候、好时机。“在东西协作的推动下,正是寨子发展最好的时候。”

在汶川,东西协作也开出了动人的花——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下,汶川镇镇有特色,文旅发展紧扣主题。比如,曾经山河破碎的映秀镇,如今是家国情怀特色培训小镇。

讲解员连华玉是地震的亲历者,也是灾后重建的受益者。灾难发生前,她是一名普通的宾馆服务员;灾后重建纪念馆,她志愿成为讲解员,希望尽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如今,这支讲解队伍从原先的10人增长到70多人。“12年过去了,伤痕依然在,但力量更强大。现在的映秀,已经重生。”连华玉说,重生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特别是浙江的援助帮扶,“不是一次,而是一次次,从未间断的”。

五年情牵:援川干部心系阿坝

2015年,金华与远隔千里的阿坝州展开东西部对口协作工作,金华市本级和兰溪市、义乌市对口支援汶川县,金华市本级和东阳市、永康市对口支援理县。从基础设施、经济等领域的“输血式”扶贫到教育、人才等更深层次的“造血式”帮扶,5年时间里,两地结下不解之缘,紧密相连。更重要的是,一批批援川干部从浙江之心远赴阿坝,架起协作桥梁。

11月4日下午,汶川县水磨镇的禅寿老街上,羌族村民正在准备羌族传统运动会。水磨社区党支部书记姚正春,一眼认出了汶川县政府办副主任陈国军——他是金华对口支援汶川的援川干部,也是镇上的“常客”。

“山长水长不如人长,有浙江金华的亲人、朋友,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姚正春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他说,自从来了援川干部,当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硬件、资金,金华干部们更带来了搞经济、美环境的好办法。”

姚正春举例,去年,义乌衬衣来料加工项目落地汶川,他自己就是水磨镇郭家坝扶贫车间的车间主任。“老百姓不出门就能挣钱,特别是让本地妇女加入第三次创业的队伍。”

水磨古镇是国家5A级风景区,早在商代就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又称老人村,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禅寿老街是古镇最主要的历史街区,街头第一家农副产品店里,63岁的郭群英热情地吆喝来往游客:“吃嘛!吃嘛!尝了好吃再买!”文化程度不高的郭群英有着自己的生意经,2018年灾后重建后,她是当地第一批退耕还林、转型旅游的村民。“以前,镇上都是工业企业,抬头看不到蓝天;现在,青山绿水变成了成都的‘后花园’。以前,我们一年到头在山上种地也赚不到几个钱;现在,坐在家门口做生意,钱袋子鼓起来。”她说,自家店铺是全街260多家店铺中面积最小的,但每年旺季时,一天收入都能达到上千元。

和陈国军一样,55公里外的理县,也有一群来自金华的援川干部。来自东阳的理县县府办副主任许朝阳,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来到理县后,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尽管乡音、饮食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但并不能阻碍他们与乡亲们成为亲人、朋友。

“乡亲们都很朴实、善良,也是真心感恩金华对他们的帮助。在这里,我们是代表金华,就要为金川友谊做点事。”许朝阳说。


编辑: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