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283丨第一套人民币在金华的流通

2021-02-01 19:30:19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1948年12月1日由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的。

  解放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连续12年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老百姓对法定货币失去信任,进而对人民币的使用也存有顾虑,且金华专区金融机构尚未健全,当时市面上凭黄金、银元等“硬通货”流通使用,农民购物则普遍实行物物交换。

1.png

  第一套人民币(壹佰圆)

2.png

  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

   限制金银流通,稳定物价

  针对上述情况,1949年5月10日,刚刚成立的金华市军管会发布第一号公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即日起所有征粮纳税以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物价、计算财务债务票据契约等,均以人民币为计算及清算本位;金圆券自即日起为非法货币,严禁使用;严禁银元直接买卖货物等。其后,市军管会宣布金圆券和人民币的比价为13500∶1,限期兑换人民币,并连续发布通告禁止银元流通和金银买卖,取缔银元市场。

  然而,当时金华地下钱庄和银元贩子活动依然猖獗,由于金华本地银元价格低于外地,各地投机商闻讯前来抢购银元,造成本地银元匮乏,物价暴涨。5月下旬,金华专区物价数日内上涨一至二倍,最高涨至30倍上下,如金华城区米价上涨37倍,布价上涨29.4倍,盐价上涨33.3倍。群众买不到生活用品,极大影响了人民生活的安定。

  地委为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一方面,组织中国人民银行金华支行和有关部门开展金融政策宣传教育,宣传“人民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币是唯一合法货币”,通过税收等举措切实提高人民币的信用,使人民币流通深入到城镇农村;另一方面,根据华东地区金融管理办法,由人民银行牵头,公安、法院等配合,打击金银贩子黑市交易活动。5月28日,市军管会发布公告,重申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严禁以银元买卖货物,由人民银行设立银元兑换所兑换交易,按照中央人民政府“严禁流通”和“低价冻结”的方针,挂牌收兑金银,逐步规范金银市场,同时,取缔和打击非法经营高利贷的“地下钱庄”,抓捕不法金银贩子。6月,撤销银元兑换所,禁止银元、铜元买卖货物。

  当时,金华与外地的运输尚未顺畅,物资紧缺,不法商人囤积居奇,扰乱市场。为平抑物价、扶持生产,1949年6月1日,浙江省贸易总公司金华分公司开业,按低于市价5%至15%限供米、面、油、盐、纱布,平抑市价。但市场主体仍然依赖私商,物价仍持续上涨,金华城区甚至出现了两次抢购风潮。6月上旬,黄金、银元、大米以上涨两倍之势从上海、杭州席卷金华,各类商品价格相继上涨。7月初,米价上涨1.3倍,面粉上涨1倍,纱、布上涨九成,肥皂上涨1.3倍,煤油上涨1.2倍。8月,为了稳定局势,地委和专署紧急调集物资并连续大量抛售,主要包括大米2.15万公斤、食盐18.33万公斤、布匹1400匹、棉纱15件等。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华支行开始办理折实储蓄存款,以中等白米1市斤、12磅龙头细布1市尺、食盐1市斤、菜油1市两四项的价值组成一个“折实单位”,折实牌价根据当地贸易公司每天牌价折算。折实储蓄能够保值,深受群众欢迎,对动员群众储蓄,稳定物价,保障人民利益,支援国家建设起到很大作用。同时,有计划地调查生产经济状况,开展放款业务。物价涨势持续到11月,地委和专署采取暂停收购物资,紧缩银根,大量出售物资,回笼货币的办法,同时规定金华牌价棉纱价格高于上海5%,布价高于上海4%,米价低于上海20%,以此来调控市场,稳定物价。1949年11月和1950年,金华贸易公司通过集中抛售米、布、油、盐等市场紧缺物资,紧缩通货,使商品供应趋于饱和,物价持续下降,市场随之稳定。

  实施人民币下乡,促进物资交流

  解放初期,农村经济萧条,商品匮乏,人民币发行初始数量不多,农民购买日用品往往需要用农副产品进行交换。如义乌柳村集市除香烟、烧饼按人民币计价外,其它商品都用大麦计价。1950年上半年,金华乾西湖头村152户农户有肉店、茶店、水作店、杂货店、烟酒店、中药店等十家,一天的营业额只有 13 元,而其中用人民币支付的仅占 33.5%,以麦、米、豆、蛋等农产品交换的占 66.5%。1950年6月底,金华地区货币流通量只有831600元,人均持币0.176元。人民币在农村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1950年6月,金华地委财委指示,推进人民币下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主管人民币发行的人民银行,组织人员到农村发放农业贷款,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连续五年发放农业贷款分别为 6万元、5万元、50万元、 125万元、 22万元,同时为供销社收购粮食及油料、毛猪、木材、茶叶、红糖、药材、禽蛋等农副产品提供贷款支持。农民用人民币购买工业品,人民币促进了物资交流,发展了农村商品经济。1951年人民银行又在集镇建立营业所,对工商企业全面办理存款、贷款、汇兑、结算业务,推进扩大了人民币在城乡之间的流通。到1955年2月,金华地区货币流通量巳有1390万元,人均持币量为2.43元,其中农民持币量为1090万元,占总量的78%。

  1955年3月1日,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一元新币兑换一万元旧币。到3月21日至,共发出新币2338万元,收回旧币1260万元。 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币停止使用,留存民间的成为人们收藏的珍贵文物。

编辑:薛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