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278丨金华上世纪五十代末的土壤普查

2020-12-29 11:57:06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普查背景

掌握耕地面积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合理分配负担、正确反映农业生产潜力的基础,也是妥善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为此,国务院决定在1958年开展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以便掌握全国土地资源。

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务院指示,决定在全省开展土地资源(包括土地面积、土壤质地)大普查。1958年7月,省农业厅在杭州召开土壤普查、土地规划动员大会。金华地委随后召开千人动员大会,要求摸清全专区土壤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实施耕地调查,搞清面积,查明环境,鉴定各类土壤的土质、特性和分布;进行荒山荒地和其他土地的粗查,估测面积,鉴定土质类型和概性;然后提出改良和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求,整个工作要从公社的生产基层单位开始,并按公社、县和专区逐级将土壤地图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等汇编整理成册。

12月17日,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工作的指示》,明确在1959年5月前后完成全省范围内的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金华地、县两级随即成立了土壤普查、土地规划委员会,设立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办公室,并制订工作规划和统一标准,组织力量,训练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并做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普查工作全面开展。

具体做法

金华从1959年1月底开始,各人民公社建立一至三个土壤普查工作队,每个工作队有10余人(包括技术人员和老农民),展开土壤普查工作。普查人员采用了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方法。如清丈,一是采用土制竹尺进行测量;二是采用土制平板进行逐丘或逐片清测。不少县及生产大队还逐丘绘图、逐丘编册,使清丈结果更准确。普查工作队抽调农业、林业、公路、铁路院校的学生,普通学校的地理、生物、化学教员和农民群众进行技术训练,参加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工作,并在金华县双龙公社等社、队开展试点。在训练班和试点逐级传授普查、测量技术,采用干部、技术人员、老农民三者结合的方式,采取口头讲课、现场实习、边学边做、统一规格、参观评比等办法,边生产、边勘测、边调查、边规划、边改良,较好地完成全专区的土壤普查任务。

W020201228581938736584.png

土壤普查鉴定教材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土地,特地从南京军区调来了1:50000的军事地图进行比对。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各县在清丈后还组织了六至七次复查,先后共复查了60多万亩,占全专区土地总面积的10%。最后一次复查面积为17.27万亩,占总面积的2.87%。不少县还采取了现场实测、张榜公布、老农座谈、逐丘核对、逐丘插牌等措施,做到清丈、复查、补课三结合。经过复查,全专区重新测量的有30.2万多亩,漏丈重测的有四万多亩,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金华专区三万多名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学校师生和社员群众参加土壤普查工作,历经一年左右的实地普查,以农田耕地为主,结合调查荒山荒地。对农田耕地进行“六查”(即查面积、查环境、查土壤、查利用、查养分、查水利);对荒山荒地进行“五查”(即查面积、查环境、查土壤、查利用、查概性),基本查清全专区土壤的基本状况,编制完成《金华地区土壤分类、分布状况》。

W020201228581939152326.png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写的《中国土种志》

土壤普查的意义

金华专区的土壤普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统一了全专区的耕地面积单位。金华属丘陵地貌,山脉纵横,地形复杂,田块零星,田形不正,加之缺乏系统整理,长期以来耕地面积没有确切数字,全专区耕地面积数据有10余种之多,专署计委、财政、粮食、商业等部门掌握的也互有出入;同时,各地农民所采用的耕地面积单位也不一样,为编制生产规划、指导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通过土地资源普查,不仅初步查清全专区土壤分类分布状况,查清了山水田林路等土地资源状况,而且第一次统一为以“亩”为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较为准确地查清全专区(包括今衢州市)水田、旱地、非耕地等土地面积。经过清丈普查,全专区耕地总面积628.92万多亩,其中水田面积527.41万多亩,旱地面积101.51万多亩,同时估测出全专区经济林地面积206.4万多亩,非耕地面积3636.5万多亩,与五万分之一的陆军地图上量算得出的土地总面积对照只相差14.23万亩,误差仅0.28%,两者基本相符。

三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较为科学、全面地掌握全专区土质情况。经过逐片抽样化验分析,全专区土壤分为10个土科、28个土组、67个土种,并查明各土壤类型在河谷地区、丘陵地区、山区的分布规律。县、区、社三级都建立《土地清册》,金华、兰溪、义乌等县大部分生产大队、生产队绘制《土地分布示意图》。由公社和县汇总相关资料、图表,将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资料图表进行综合整编,并绘制出土壤分布图,建立土地土壤档案。

四是土壤普查的成果为土地规划提供了较为科学可靠的依据。各地以公社为单位,通盘考虑,根据土壤特性、土质肥瘠、土层深浅、地形地势、水利好坏等自然条件,合理并丘,以土质相近的若干丘为一个耕作区,平整土地,调整插花田,使土地连片,外形整齐。划分出耕作区,有利于耕作管理,做到地尽其利,社员耕作也方便。还根据工农业并举的方针和公社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妥善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便于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规划。通过普查,查明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掌握了低产田的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针对普查中发现的土壤普遍浅薄的问题,当年地委就提出冬季深耕深翻耕地200万亩的改土任务。随后,地委又针对金华专区红黄壤土地肥力差、排水不良、酸性太重的问题,提出了扩大积肥、以磷增氮、开沟排水、改造低产田的一系列改土措施,为全专区的治山、治水、改土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编辑:薛文春